2017 年冬天,中國北方聲勢浩大的煤改氣工程疊加採暖用氣旺季,導致去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達到 2363.1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6.3%,不但遠高於 2016 年 6.5% 的消費增速,還高於近十年 12.89% 的複合增長率。

  這種勢頭可能還會繼續下去。中信建投證券預計今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 15%。而中國社科院的報告顯示,未來 30 年,天然氣將是中國需求增長最快的能源產品,到 2030 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將接近 5200 億立方米。

  但中國原本就天然氣供應緊缺,那些旨在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作爲供暖原料的政策,劃出多塊“禁煤區”,要求區內的居民拆除燃煤鍋爐,並按照政府及工作組的要求,加裝天然氣取暖設備。城市燃氣佔去年天然氣用量的 38%,居第一位。城市燃氣包括生活用氣、商服用氣和交通用氣。

  今年居民煤改氣規模跟去年持平,天然氣消費預計增長15%

  改造釋放的用氣需求進一步加劇天然氣供應緊張的趨勢,去年光是京津冀地區的煤改氣就涉及 300 萬戶家庭。再加上天然氣儲氣調峯能力和接收站接受天然氣能力尚未成熟,綜合致使多地發生“氣荒”。

  天然氣供應略有富餘的地區暫停主要用氣企業的供應以保證居民用氣需求,但也有包括河北涿州等地的居民無氣可用。

  今年七、八月,多個國家部委繼續推動煤改氣政策,發佈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關於擴大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試點的通知》 等計劃,要求 2020 年採暖季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基本完成天然氣或電代替散煤。

  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預計今年京津冀地區農村“煤改氣”改造戶數仍將維持 300 萬戶以上,同時工業用戶以及城鎮集中供暖“煤改氣” 仍大力推進,天然氣需求增長至少保持 15% 以上。

  中國四成天然氣用量靠進口,一年下來還缺 142 億立方米

  我們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國內天然氣消費量減去天然氣生產量計算國內天然氣產銷缺口,得出 2017 年缺口達到 1099 億立方米、增速 27.9%,遠高於 2008 年至 2017 年國內天然氣產銷缺口 15.5% 的平均增速。

  國金證券研究所進一步按照天然氣淡季(Q2+Q3)和旺季(Q4+次年 Q1)分爲兩部分進行了更加細分的預測,推算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3 月中國國內天然氣缺口將進一步增加至 1255 億立方米。

  進口解決了中國九成以上的天然氣缺口。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進口約 946.26 億立方米天然氣,佔同期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四成。今年中國前九個月進口的天然氣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十一個月的累計值,並在今年 6 月以 4220 萬噸(約 582 億立方米)年度累計進口量超過日本,成爲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

  

  中國進口天然氣分爲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前者從亞洲其他國家通過管道進口,後者通過海上通過船運,以長期協議或者現貨合同的形式進口。英國石油(BP)統計,澳大利亞和卡塔爾是中國最主要的兩個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土庫曼斯坦則爲中國最大管道氣進口國。

  不過算上進口,中國 2017 年天然氣缺口仍然有 153 億立方米,去年 11 月後,土庫曼斯坦單方面減少約 2000 萬平方米/日的供給量,也加劇了中國的缺氣程度。

  綜合今年供給增長數據,中信證券預測缺口基本跟去年維持在同一水平線,約爲 142 億立方米。跟比利時一年的天然氣用量相仿(164 億立方米)。

  儲氣能力不足使中國難以應對突然增加的天然氣需求

  根據光大證券、廣發證券等機構的研究,從中國天然氣總供給(自產+進口)和總消費來看,近 10 年來基本保持平衡。但中國天然氣調峯和存儲能力落後,淡季儲氣不夠、旺季氣買多了沒地方存,使得每年天然氣供應整體供需平衡始終偏緊,基本無法滿足不可預見性事件導致的天然氣需求激增。

  截至去年,中國累計建成 12 座儲氣庫,地下儲氣庫調峯能力約 100 億立方米,實際調峯量接近 80 億立方米、只佔國內天然氣需求量的 3.4% 左右。而根據國際天然氣聯盟(IGU)測算,一旦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 30%,則本國消費量 12% 應該來自於地下儲氣庫,中國目前遠低於這一水平。而且按照中國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規劃,到 2020 年這一比例也將只有 5%,仍不能達到12% 的理論需求比例。

  相比之下,美國地下儲氣可以做到季度調峯,各地天然氣接收站(進口、開採氣的存儲地)可以做到按日或者小時調峯,去年美國 14.8% 的天然氣消費量來自儲氣庫。俄羅斯、法國、加拿大這一比例也分別達到 15%、25.7% 和 22.3%。

  製圖/馮秀霞

  題圖由作者拍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