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一鳴 通訊員 徐思鵬)關於糖尿病,大多數人都知道“管住嘴、邁開腿”。在體檢時需要做空腹血糖檢測,但我們往往容易忽視一個細節:對日常的血糖監測卻並不重視。如果血糖不能及時有效控制,極易引發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這兩天,杭州的鄭大媽就因此喫了苦頭。

十年糖尿病,一直“喫藥”卻還是進了醫院

鄭大媽今年55歲,十年前發現自己患糖尿病後,就一直口服降糖藥治療。可最近,她覺得自己身體狀況愈發不如從前了。

以往能輕鬆走500米買菜的她,近兩年來總會感覺腿疼,甚至走上200米就會感覺乏力,必須要坐下休息。鄭大媽以爲是自己年紀大了,導致多年前受過外傷的腿功能退化,就沒有在意。直到上週,她偶然測了一次血糖,竟然發現自己的血糖達到15+mmol/L。這可嚇壞了鄭大媽,她趕緊來到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血液科門診就診。 醫生髮現鄭大媽不僅存在高血脂、高血壓的情況,她走不遠就需要休息的雙腿正是由於長期血糖偏高,導致右側股動脈狹窄閉塞的“間歇性跛行”。如果進一步惡化,她的腿部血管完全堵塞,將面臨大面積潰爛、缺血性壞死甚至截肢等惡性結果。有統計表明,在每年截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數量是外傷型患者的15倍。

慶幸的是,這次偶然間測量的血糖沒有讓問題繼續拖延,經過市三醫院內分泌科調整血糖、血管外科團隊介入手術治療後,鄭大媽已經平安出院。

患者股淺動脈中段閉塞

血糖會耐受,日常監測不可少

“我可是一直在喫藥,爲什麼會這樣啊?”這是鄭大媽確診後心中最大的疑問。

市三醫院內分泌血液科主任俞娉表示,在日常臨牀工作中,鄭大媽這樣的糖友並不少見。有比例不小的糖尿病患者在家不監測血糖,只是去醫院檢查時才進行血糖測定。由於人體對一定範圍的血糖波動感知不敏感,在糖尿病病程進展中,糖友不一定會感受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症狀。如果不進行日常血糖檢測,類似血糖緩慢升高、糖尿病早期併發症就極有可能被忽視。如果等到血糖劇烈波動、併發症惡化到中晚期才被發現,往往就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俞娉主任正在坐診

一般來說,病情比較穩定的2型糖尿病,可以每週測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後兩小時的血糖;使用降糖藥來調整治療階段的2型糖尿病,每週則需要測2~3次;如果是使用胰島素泵或平時血糖波動比較大、病情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做到每天監測空腹、三餐後兩個小時和睡前血糖,以便及時調整胰島素的用量。 “血糖測定的是即刻的血液內葡萄糖含量,不能排除測量時其他因素造成的偶發影響。”俞娉介紹說,偶爾進行測定的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複查並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反映2~3個月血糖水平的可靠指標),以便醫生能夠及時掌握病情。

併發症早發現,高危人羣要定期專科檢查

以往2型糖尿病的發病高峯年齡段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可近年來20、30歲就被診斷爲2型糖尿病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不少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認爲糖尿病是慢性病,一時半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實際上,一旦糖尿病影響或損害了全身的血管,合併了心臟、血管、腎等併發症,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俞娉提醒廣大患者,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首先需要從生活方式上予以調整,比如低糖、低鹽、低脂飲食;適量合理運動;其次根據醫囑用藥。同時,糖尿病高危人羣,尤其是一些糖尿病前期人羣,更要警惕。“除了監測血糖外,糖尿病患者最好定期增加專科檢查: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眼底檢查,檢測尿蛋白、頸動脈B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防止併發症的出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