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在我市,一條條特色鮮明的農村公路,猶如一條條絲帶將農戶住家、產業園區、鄉村旅遊巧妙融合。這一條條“四好農村路”也成爲了便民路、產業路和致富路。近日,直播綿陽記者順着這一條條道路,走進了我市多個鄉村,讓咱們一起來看看道路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

  在位於三臺縣蘆溪鎮的三臺藤椒林業公園,近5000畝藤椒漫山遍野。新建成的蘆溪藤椒產業園道路,連接着附近幾個村的數千畝土地,成了藤椒產業生產管理、觀光進出的重要通道。

  今年56歲的林志茂,是土生土長的五柏村人,閒暇的時候,他就喜歡到藤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來轉轉。不過,林大哥說,前幾年,他可從來不到這裏來。

  “原來這裏山樑是一片荒涼,既不通道路也沒有人氣,整個一兩千畝土地都撂荒在山樑上,沒有路老百姓來不了。”林志茂回憶說,原來路不通,不光是產業發展不好,出行也十分困難,“兒女們要出去打工,都要父母要把筒靴提着,到綿三公路去接送,麻煩得很。”

  今年,當地投資1850萬元,建了一條寬度爲6.5米,總長度5.481公里的藤椒產業路。“實際上這條道路是我們蘆溪鎮的十里藤椒走廊, 就是以路的建設來帶動這一片山產業的發展。”三臺縣蘆溪鎮副鎮長鄧小龍說,道路在串聯起周邊幾個村社的同時,還將周邊的櫻花谷、狂歡小鎮、涪江水鄉等項目相鏈接,打造“一帶多點”環形景區。

  依託“藤椒產業路”的交通便利,蘆溪鎮發展藤椒5000畝、種植高架蔬菜230畝、麥冬700餘畝,建成特色農業展覽館1200平方米,有力推動當地的產業形成和發展。“道路通了,我們的藤椒產業和產品才建得起來、運得出去,讓我們土地的價值實現了最大化。”鄧小龍說。

  蘆溪鎮藤椒產業路,也爲改善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道路暢通了,運輸方便了,鄉村也恢復了往日人氣,一座座小洋樓拔地而起,鑲嵌在田野阡陌之間。林志茂說,現在路修通了,很多年輕人都願意回來發展,“我們原來在城裏買房子,現在家鄉的道路、水電氣、網絡都通了,環境變好了,包括我在內,很多鄉親都是,城裏的房子都不想去住了。”

  像蘆溪鎮藤椒產業路一樣,近年來,三臺縣秉承着“交通圍着產業轉”的理念,現已建成產業路6條、在建產業路4條、計劃開工建設產業路2條。這些道路的建成,將最大限度發揮交通的助推器的作用,服務於全縣63個鄉鎮的建設和發展,也激發起了鄉村的無限活力。(綿陽廣播電視臺記者:王海波 三臺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