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

  全球趨勢:濃度上升,增速不降反增

  報告顯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CO2)濃度呈上升趨勢,且與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反增,說明自簽訂京都議定書以來,減緩全球大氣CO2濃度增長、抑制全球變暖目標沒有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仍需全球共同努力。

  圖:近年衛星遙感監測全球大氣CO2濃度月均值、年均值時間序列變化

  圖:衛星監測全球大氣CO2濃度分佈年度變化趨勢

  中國特徵:總體上升,增速放緩

  2010—2017年中國碳排放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排放增速逐漸趨緩;美國碳排放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歐洲主要國家碳排放呈緩慢下降趨勢。

  在發電量都爲上網電量的情況下,2010—2017年,與火電相比,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使用清潔能源發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能)相應減少的碳排放量分別爲425.48、348.57、114.36、57.26、32.75 Tg(單位:百萬噸)。

  何去何從?

  近日,一幅尺寸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旨在呼籲全球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巨型明信片正式呈現在瑞士阿萊奇冰川上,該明信片由12.5萬張常規明信片拼接而成,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這些明信片由12.5萬名來自35個國家的6至20歲兒童及青少年以“氣候變化”爲主題自由創作而成,其中80%來自發展中國家。每一張卡片都表達了年輕一代對減緩全球變暖的關注與承諾。

  圖:巨型明信片置於瑞士旅遊勝地古老的阿萊奇冰川上

  這幅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巨型明信片此次置於瑞士旅遊勝地——古老的阿萊奇冰川上展示也具有警示意義,因爲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造成冰川消融。如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阿萊奇冰川終有一日將不復存在。

  部分明信片將發往波蘭,寄給12月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四次締約方大會的各國代表,呼籲各國領導人和決策者聽取孩子們的心聲。呼籲現任領導人們履行自己的責任,對經濟運行方式、消費方式和運輸方式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改變。

  本次展出的巨大明信片上醒目地印有“阻止全球變暖”“升溫1.5攝氏度”字樣。1.5攝氏度是指聯合國氣候變化領導機構強調,要保持地球對人類的宜居性,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與工業革命前水平相比不能超過1.5攝氏度。然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上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平均氣溫比前工業時代已經上升了1攝氏度。如果排放以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到2040年,氣溫將突破巴黎協定的限制。這將導致海岸線被淹沒,風暴更加嚴重,加劇沿海地區和島嶼的貧困,特別是加劇熱帶地區的貧困。這反過來又會導致數千萬人的大規模移民,導致更多的衝突和戰爭。

  當前,大多數國家都沒有達到巴黎協定2攝氏度的限制,以全球大氣二氧化碳(CO2)濃度和增速不斷升高的總體趨勢來看,降低至1.5攝氏度的目標充滿挑戰。無論是節約用水,儘可能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隨手關燈,還是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事無大小,都是爲一個更穩定的未來做出努力。

  資料來源:銳科技、國際在線、央視新聞

  END 回顧 精選文章

  部長實地夜查預案落實,這波重污染天氣爲何來勢洶洶?

  蓋茨演講時手裏提的大便竟然和我有關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