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健生)

均安曲艺无淡季

万家灯火万家弦

走 近 “ 中 国 曲 艺 之 乡 ”

传统文化新时代,曲艺传承润心田(二)

均安曲艺进校园,传承文化在课堂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花万紫与千红……”每周二、周四、周六,在新华小学三楼教室里都会传出戏曲的声音、八音锣鼓的鼓声以及乐器声。原来,是均安“曲艺进校园”来到了新华小学!

传承,让传统文化永葆活力

均安在1998开始,连续20年在暑期开设曲艺培训班;在2005年,又将曲艺培训带进校园,带到课堂上。

在今年,“曲艺进校园”分别来到了新华小学、天连小学以及中心小学,通过聘请专业戏曲老师,向学生传授戏剧曲艺知识,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曲艺文化氛围。

欧阳宝珊老师正在进行教学。

在课堂中,欧阳宝珊非常专注,一边拉着高胡一边指导学生的唱腔,手把手地从最基础的唱腔开始教学,一句一句地领唱,为学生调音,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让很多学员动容,学生也投入地学,把一首《红鸾喜》演绎得凄美婉转。

据悉,早在1974年,欧阳宝珊就开始接手均安曲艺社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曲艺人才。“我很愿意去教这些学生唱戏曲,我能感受到这些学生对曲艺的热爱。”欧阳宝珊说,来新华小学教戏曲一年多的时间,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唱腔,唱的也很有韵味,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学生学好戏曲。

曲艺进校园,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作为均安“曲艺进校园”的试点学校之一,新华小学以此作为平台,力争把戏曲打造成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努力将戏曲打造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新华小学校长欧阳月明表示,“曲艺进校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曲艺艺术、喜爱曲艺艺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曲艺的传承需要社会多个力量来支撑,但很多时候孩子接触曲艺的机会很少,曲艺进校园则有效的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官感受。看到学生们爽朗的笑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曲艺文化的喜爱,学校教育就应该这样,多吸纳不同的元素走进校园,既调解了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见闻,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欧阳月明表示,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对学生了解戏曲艺术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教育,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喜爱起到推动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