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黄名叫黄宝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麻城工务段西张店维修工区巡线工,工作30年,巡线20年,走过的路近8万公里,可以绕地球4圈,从没走神违章。12月10日,老黄从工长手里接过崭新的工具包,将备品工具装进包里,便开始新一天的巡线工作。

12月10日,老黄从工长手里接过崭新的工具包,将备品工具装进包里,便开始新一天的巡线工作。这也是老黄从工长手里接过的第80个工具包。

老黄名叫黄宝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麻城工务段西张店维修工区巡线工,工作30年,巡线20年,走过的路近8万公里,可以绕地球4圈,从没走神违章。今天,老黄要巡查京九线西张店站往北9公里线路。路是还那条路,寒来暑往,老黄就这么走着。

但是,老黄今天神情有些恍惚,脑子里跟放电影一样,总是播放从工长手里接工具包的镜头。镜头里工长焦虑的眼神,更是让老黄摸不着头脑。“干工作30年,工长换一茬又一茬,从没出过差错。难道工长看我要退休了,担心起我的安全来了?”老黄想到这里,立马紧张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西张店维修工区位于大别山深处,管理的设备曲线多、桥涵多、高路堑多,老黄像猎人一样搜查安全隐患。“京九线开通初期,钢轨用夹板连接,巡线时,要带一付简易夹板、一套螺栓、短路铜线等应急备品,巡网包有30多斤重。” 老黄介绍说,“现在好了,我的工具包只有10斤重了。”

走到石头河桥头,老黄停下脚步,用手使劲拉了拉刚补上的栅栏网。见网片有些松动,老黄从工具包里拿出铁线、钳子,将网片又紧固一遍。“以前,孩子们为看火车,常破网而入,非常危险。”老黄指着桥旁的学校说道。休班时,老黄便当起义务宣传员,到学校宣传铁路安全知识,孩子们再也不破网而入了。

冬日的石头河,清幽静谧,无声无息地流淌着。谁曾想,2016年夏天,持续强降雨引发石头河河水暴涨,冲跨了西张店维修工区通往外面的唯一一座石桥,西张店维修工区成了孤岛。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老黄常说“挺一挺,就过去了。”

这一挺,就是半个多月。老黄上午巡查西张店往南10公里线路,下午巡查西张店往北9公里线路。有时,雨下大了,老王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进行夜间巡查。“夜间巡查,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根本看不到路,完全凭着感觉走,摔跤是常有的事。”老黄说,“不管困难再大,也得往前走。”

走过石头河大桥,高路堑多起来。老黄指着一处整修好的高路堑说:“201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和同事在这个地方守了一晚上,全身湿透,又冷又饿,一直挺到天亮。” 此时,一趟列车驶来,老黄望着驶来的列车出了神。

列车驶过,带来一阵寒风,老黄侧过身,又朝前走。京九铁路安全运营23年,经过6次大提速和封闭网、无缝化、电气化改造,线路设备质量大幅提升。“线路质量好了,我的工具包轻了,但责任更大了。”老黄如数家珍地讲述巡线工作,“网片破了要修补,冬季冰封要除冰,危树要清理,伤损设备要复查……”

谈起20年的巡线工作,老黄说得最多是责任。夏天巡线,身心、体力和耐力都要受到严峻考验。气温37度,轨温50度,线路就像一个“烤箱”。人走在“烤箱”里,是何种滋味呢?“汗流不止,衣衫湿透,也得往前走。”老黄说,“选择这份工作,就是要肩负这份责任。”

大别山的春天最美,白花白、红花红、黄花黄,人和火车像在画中游了。“巡网挺有意思的,既工作又能欣赏美景。” 老黄最爱这个季节。翻开老黄的巡查记录本,清楚地记录着水沟盖板破了几块、有几棵树要砍、有几块网片要补……字迹虽不工整,但简洁明了,一看就懂。“黄师傅,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有什么愿望吗?”同行的青工熊志锋问道。老黄顿了顿,说道:“要说愿望啊,希望时间过得慢些,愿身上这身‘黄马甲’还能多穿几年!”

中午,老黄回到工区,将工具包放回自己的备品柜。待明年春暖花开时,这个包将和老黄一起退休。那时,大别山里也就不再有巡线工了。(贺勇 张雨思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