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江,化學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化學系並獲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並獲博士學位;1995年獲得日本文部省獎學金並赴日本留學;2010年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2015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工學院院長。主要從事離子液體與綠色過程研究,在Chem. Soc .Rev、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50餘篇,SCI他引10000餘次;H-Index 51;撰寫中英文專著7部;獲國內外發明專利100餘項。

近日,“河南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合作簽約暨名譽院長聘任儀式”在金明校區舉行。

會議現場

河南大學1982級校友、中科院院士張鎖江從校長宋純鵬手中接過聘書,正式受聘爲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名譽院長。

校長宋純鵬爲張鎖江院士頒發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名譽院長聘任證書

面對臺下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他感慨道:“河南大學給我的教育,是我平生最大的恩惠;如今歸來,赤子之心一如往昔,我將竭盡全力,爲把河南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高校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與張鎖江院士簽署河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全面合作協議

“不要拋棄學問”

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豐富的知識儲備,只有不斷地學習去充實自己,才能在面對成功的觸角時,不因爲“不曉得”而與其失之交臂。他,1982年進入河南大學化學系,領略到了微觀世界紛繁背後的無窮寶藏,更深知“化學,育萬物;學問,無止境”的真理。在人生的逆境與失意中,他並沒有止境與在意,胡適的一句“不要拋棄學問”成爲他求學路上的箴言。

本科四年時光裏,他通過不斷地學習去豐富自己的學問,克服了英語短板,提高了綜合技能;考研時,因極小的分差而與夢寐以求的學校失之交臂,但他沒有因此放棄學業,而是在系主任推薦下以代培生的身份前往河南師範大學完成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在愈發深入的學習中,他不斷髮掘物理化學的樂趣,探尋與化工領域之間的聯繫;在研究物質相互之間普遍規律和關係中,他拓寬自己的視野,沉澱了自己的學問……一路走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學業,適時地抓住機遇,不斷前行。“如果我放棄了繼續學習,或許我現在應該在哪個地方搬冷磚吧。”張鎖江院士自嘲道。

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即便只是爲了喫飯生存,學問也定不會辜負大家。”張鎖江對河大學子的諄諄教導,發人深省。

“像山一樣思考”

美國著名生態學家阿爾多·李奧帕德曾提出要“像山一樣思考”:山脈連起,其上生物的繁衍與生存相互影響,絕不能因眼前利益而干擾任何一環。換言之,一個人的成功是看長遠發展,而非在現階段的成績。重眼前之利而輕長遠之思,無法取得長久的成功;順應時代發展、適應社會變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張鎖江所言,“冬天穿短袖是絕對不行的,一定要注意周圍環境的改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化學研究領域,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

2009年,他作爲第一作者編著的《離子液體與綠色化學》一書的出版,體現了他在“綠色科研”方面的前瞻性。“十二五”期間,張鎖江和其所在的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定位於大規模資源轉化利用及替代的綠色過程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並在綠色化工及污染控制技術、功能材料化工及太陽能利用方面重點部署,以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現在社會上最大的挑戰,就是制度在改革,政策在變化。”心繫長遠發展,以大局眼光看待事物,“像山一樣思考”,這是張鎖江貫持的思維方式,也是他對河大學子的殷切希望。

“耐得住寂寞”

以實驗爲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去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祕,是化學學科的特質,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這也就註定了它“路漫漫其修遠兮”。紅塵喧囂,“靜心”少有,“淡泊”難求。耐得住一次次無效數據結果的挫敗,耐得住日復一日實驗室的枯燥,不弄虛作假,不急功近利,不跨越學術公正的底線,才能真正守住化學人的尊嚴。“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是屬於化學人的形容詞,也是張鎖江取得如今成就的重要因素。

“很多學生初到國外,便急於向我反饋論文無法發表一事。可導師的審閱需要一定時間,論文的發表也要層層審覈。”張鎖江感慨道,“人生地不熟、學術研究未能上手時,便這麼急於求名利,這是錯誤的心態。對於當前社會上存在的浮躁風氣,張鎖江表示,世界在發生鉅變,科技產業不斷更新,未來難以預測,但卻可以適度把控當下,把控自己的內心。

“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然成功並非偶然。從河南大學化學系本科生到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36個春與秋,13140個日日夜夜裏,他發表SCI論文350餘篇,編寫中英文專著7部,獲國際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00餘項……沒有複雜的理由,也沒有神祕“錦鯉”的守候,只是通過一步一腳印,創造着屬於自己的精彩。

《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不是每一次磨礪都足以改變,不是每一次改變都可以感知,但點滴見江海,礫石見山川,正如張鎖江院士所說:“回報雖不可立得,但時過境遷,一定大有裨益。”

 大家都在看 

拿到博士點!獲批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這個“年輕的老院”高歌猛進

本期來源: 河南大學報

本期文案: 鄧柯楠  範文璐  司振勇  張明婧

本期編輯: 高茹夢 李志豔

長按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個贊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