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滑縣浚縣要建高鐵站了,預計2021年開通運營

2018年11月1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鑑定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鄭濟高鐵滑縣浚縣站實施方案評審會。鄭州鐵路局集團公司、河南城際鐵路公司、中鐵諮詢集團公司,以及鶴壁市、浚縣、滑縣和設計單位中國建築西北設計院參加會議。會議原則通過滑縣浚縣站兩側式站房設計。

至此,高鐵在滑縣、浚縣設站塵埃落定,這是滑縣、浚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歷上的一件大事。鄭濟高鐵預計2021年開通運營,將爲助力兩縣經濟發展、方便人民出行創造良好條件。

滑縣浚縣站鳥瞰示意圖

據瞭解,鄭濟高鐵東起山東濟南,途經聊城、濮陽,西至河南鄭州,是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中長期規劃網中山東半島至中原及西南地區的重要高鐵通道,並與規劃建設中的京港高鐵以及京廣、京滬高鐵連接互通,對於促進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新建線路長196.871公里,總投資380.02億元,共設鄭州東、平原新區、新鄉東、衛輝南、滑縣浚縣、內黃、濮陽東等7座車站,目前已全線開工。

未來

鄭州至濟南全程最快只需一個多小時

鄭州到青島只需3個小時

據悉,鄭濟鐵路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涵蓋項目,也是我省米字形高速鐵路網中的最後一條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

河南與山東雖然毗鄰,鄭州至濟南直線距離約有377公里,但是它們之間的鐵路客運卻很不方便,兩地之間惟一一趟動車需要運行5個小時,普通列車則要運行7個小時。

去年鄭徐高鐵開通之後,鄭州到濟南的時間縮短到3個小時,到青島的時間縮短到5個多小時。待到鄭濟高鐵開通時,鄭州與濟南間“看着近,走着遠”的歷史將徹底結束。屆時,鄭州到濟南只需1個多小時,到青島只需3個小時。未來,可通過鄭萬高鐵快速抵達西南地區,在中國版圖上打通一條經鄭州的西南、東北走向的快速大通道。

■以上爲引用/來源:浚縣發改委、掌上鶴壁

滑縣

地理位置:滑縣位於豫北平原,與濮陽、延津、浚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30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21萬畝。

氣候:氣候溼潤,雨量較充沛,平均氣溫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適宜 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生長。

歷史沿革:滑縣之名始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於“滑”,蓋因滑臺城而得名。《重修滑縣誌》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爲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爲滑氏。《元和志》雲:“滑氏爲壘,後人增以爲城,臨河有臺,故曰滑臺城。”《水經注》曰:“舊說,滑臺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東郡。隋明至初,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爲滑縣。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併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7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2014年屬河南省直管。

行政區劃:滑縣縣轄12鎮(道口鎮 城關鎮 白道口鎮 留固鎮 萬古鎮 高平鎮 上官鎮 牛屯鎮 王莊鎮老店鎮 焦虎鎮 慈周寨鎮)10鄉(棗村鄉 四間房鄉 八里營鄉 趙營鄉 大寨鄉 老廟鄉 桑村鄉 瓦崗寨鄉 半坡店鄉 小鋪鄉)和新區管委會,總人口134.5萬人,常住人口114.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2.02%。

(以上內容來源:滑縣政府網)

特產:

道口鎮素稱燒雞之鄉。“道口燒雞造型美觀、色澤鮮豔、五香俱佳、肥而不膩、老幼適宜”,堪稱形、色、味、爛“四絕”。

老廟牛肉的創始人是該鄉北小寨村的張廣美。他在明朝末年一直以販賣牲口爲生。他對各種牲口的習性特點了如指掌。他在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 年)改做牛肉生意。他在生產製作過程中,憑着自己聰明睿智的天分,逐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製作工藝。他將牛肉分割後,先進行淹制,再進行蒸煮。在蒸煮的水中加入肉桂等十四種佐料,形成一種珍貴而獨特的老湯,可以一直延續使用。他的這套工藝妙方,代代相傳,至今已傳承到第十代—張廣合,時間長達350 多年。現在的老廟牛肉已今非夕比,全鄉年產量達2000 多噸,銷往全國各地。

內黃

地理位置:內黃縣位於河南省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縣域面積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萬畝,總人口72萬,其中農業人口64萬。

氣候:內黃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春秋兩季屬過渡性季節。四季分明,春季(3-5月)乾旱少雨,冷暖多變風沙多;夏季(6-8月)炎熱,雨量集中;秋季(9-11月)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乾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時數爲2188.8小時。年平均氣溫13.7℃。年平均降水量596.7毫米,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現在7月份,平均值180毫米。

歷史沿革:夏代,內黃一帶隸冀州之域,爲觀扈國所屬。商代仍隸冀州。並有百餘年成爲商都之域。周初屬衛國。春秋分屬衛、晉。戰國屬魏。秦屬魏郡。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始置內黃縣,又在縣北分置繁陽縣,並隸魏郡。三國隸魏。晉隸司州魏郡。北魏永平初,內黃、繁陽俱廢,併入臨漳,隸司州魏尹。北周在縣西北置洹水縣(治所在故魏縣西南30裏),宋廢。隋開皇五年(585年)在縣南置臨河縣。隋開皇六年,復置內黃縣,隸相州;十六年復置繁陽縣。隋大業初,內黃、繁陽又廢,地隸汲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內黃、繁陽。改隸黎州。唐貞觀元年(627年),廢繁陽入內黃。貞觀十四年(640年),廢臨河入澶州。貞觀十七年廢黎州,內黃復隸相州。唐天祐三年(906年)改隸河北道魏州魏郡。五代後梁,隸魏州。後唐改魏州爲興唐府,晉改曰廣晉,後漢後周曰大名,本縣屬之。宋隸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金大定六年(1166年),隸河北西路滑州。元隸燕南河北道大名路滑州。明洪武初,改隸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永樂初,直隸京師。清初屬直隸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爲方便衛河漕運,改隸河南省彰德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內黃縣人民政權先後隸屬冀魯豫邊區第一、五、六、八專署。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冀魯豫邊區行署撤銷,內黃隸屬平原省濮陽專署。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銷,內黃改屬河南省濮陽專署。1954年9月10日,濮陽專署併入安陽專署,內黃隨屬安陽專署。1958年4月8日,安陽專署併入新鄉專署,內黃隨屬新鄉專署。1961年12月,新鄉、安陽兩專署分治,內黃仍歸安陽專署。1983年9月,安陽專署撤銷,濮陽市成立,實行市帶縣,內黃隸屬濮陽市。1986年3月,改隸安陽市至今。

行政區劃:轄8鎮9鄉1個街道辦事處,532個行政村(社區)。

(以上內容來源:內黃縣政府網)

特產:

內黃縣是紅棗之鄉,全縣有大面積的沙區,適宜種植棗樹。當地人稱棗樹爲"鐵桿莊稼"。

內黃灌腸是內黃縣特有的地方風味小喫,俗名“煎血”,又名“血腸”。“現在人們說的內黃燒灌腸的‘燒’其實應該是‘筲’,筲灌腸。清咸豐年間,縣城邱姓屠戶,用豬血、豬腸、麪粉、香油、五香料爲主要原料,精製而成,頗受人民歡迎。可以涼調,可以煎食,不僅味美可口,且有補血、健脾、壯筋骨等功能。一年四季,常有應市。

新聞鏈接:

7月1日起我市鐵路執行新運行圖

記者 牛思明

2018年暑運於7月1日正式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全國鐵路運行圖也進行了年內的第二次調整。調圖之後,我市將新增16趟列車,市民乘高鐵去濟南看趵突泉、去青島喫海鮮喝啤酒將更方便。

■律師聲明■編輯/朱琨 張琳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通過留言發表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