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是西域一个蕞尔小国,贞观年间,高昌先投大唐后勾结西突厥,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仗着西突厥这个靠山,在西域横行霸道,搞得天怒人怨。触动了“天可汗”李世民的雷霆之怒,派大军征讨。狂悖无道的高昌国王鞠文泰,竟落了个惊吓而死的尴尬结局,成为历史笑柄,向世人揭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

鞠文泰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唐朝逐渐强大起来,贞观四年,西域诸国纷纷投靠大唐,其中就有高昌。李世民非常重视高昌国,隆重接待了国王鞠文泰与夫人宇文氏,并封他的夫人为长乐公主,赐李姓。

李世民之所以重视高昌是因为:其一,鞠文泰是汉人血统,身份容易博得李世民的认可;其二,高昌的地利位置十分重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往西,出玉门关,过伊吾后就是高昌。原本还有一条穿越沙漠,经楼兰国抵达玉门关的南路,已经废弃。所以,高昌既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又是西域的腹心,对于控制西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鞠文泰归附大唐,妻子被封为公主,有了新的靠山,而且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仅与大唐通商贸易一项就足以让鞠文泰赚的钵满盆满。他本该好好经营自己的国家,但没过多久,鞠文泰便疯狂的与大唐作对,犯下了三件大错,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第一件:高昌南面的焉耆国位于沙漠边缘,也就是刚才所说丝绸之路废弃的南路上。焉耆国王看着鞠文泰财源滚滚,十分羡慕,就上书李世民,要重开沙漠之路,以方便行人与客商。

李世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就答应了他。正当焉耆国王准备大干一场,修路致富时,鞠文泰愤怒了,这不是摆明了抢自己的买卖吗。于是,发兵将焉耆暴揍一顿,并大肆劫掠。从此,鞠文泰对大唐心生怨恨,开始扣押各国使者与劫掠过往客商。面对焉耆等国的投诉,李世民派遣大臣前去讯问,鞠文泰竟然置若罔闻。

第二件:大业年间,兵荒马乱,有不少中原人民为了避免战乱跑到西突厥避祸。到贞观年间,这些百姓听说中原大治,便想回归故土。而高昌是必经之路,鞠文泰扣押了这些中原百姓,为自己种地耕织。大唐前去要人,鞠文泰将百姓们隐藏起来,竟然拒不承认。

第三件:鞠文泰敢如此肆无忌惮,主要靠西突厥咄陆可汗撑腰。咄陆野心极大,想重新控制西域,给了鞠文泰足够的底气,让他在西域横行霸道,不但劫掠焉耆,而且攻击伊吾,当时伊吾已经归入大唐版图,名为西伊州,这一行为摆明是挑衅大唐国威,这一切表明,西突厥要将高昌打造成自己控制西域的桥头堡。

在咄陆的教唆下,鞠文泰向薛延陀部真珠可汗说:“您既然自称可汗,何须向大唐的使者参拜呢!”以此离间大唐与薛延陀的关系。李世民让鞠文泰派遣手下大臣阿史那矩前来解释,鞠文泰不予理会,派了鞠雍去大唐谢罪,一个劲磕头认错,却什么也不说。

面对如此挑衅,天可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李世民警告鞠文泰:“明年将发兵攻汝!”

李世民剧照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李世民命令大将侯君集为帅,薛万钧为副,发兵远征高昌。听到消息后,鞠文泰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对大臣们说:“我去过长安,途中沙漠连着隔壁,一片荒凉,他们派兵多则粮食不够吃,派兵少打不过我们!我们只要坚守二十天,他们必定撤围,到时我们出兵追击,必定大胜,我们怕什么呢!”然后优哉游哉的命士兵加强城防。

当鞠文泰听说侯君集大军已经走出沙漠,快到高昌时,《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闻唐兵临碛口,忧惧不知所为,发疾卒,子智盛立。”是的,鞠文泰被吓死了!几天前还豪情壮志的动员大家,结果如此不堪。

侯君集姿态很高,对将士们说:“我们是来吊民伐罪,自古礼不伐丧,等鞠文泰出殡之后再攻城。”之后,他的儿子鞠智盛自知不敌,自缚双手,于侯君集营前投降。更为可笑的是,鞠文泰的靠山,西突厥听到唐朝大军到来的消息,早早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侯君集剧照

鞠文泰在局势已经十分明朗的形势下,不知顺应大局,积极发展经济,保境安民,而是鼠目寸光,倒行逆施,自不量力与大唐作对。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咎由自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