覈對工作流程示意圖據鄭州市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中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

鄭州市一名母親申請低保救助,工作人員經過覈對,發現她女兒名下有工商註冊資金121萬,當事人並不符合救助資格……多年來,這類明明有“家底兒”,還想着喫低保的事例屢見不鮮,不過,日益完善的跨界覈對機制,正讓一些人的刻意隱瞞無處遁形,有效破解了家庭收入和財產覈實難的問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瞭解到,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受委託覈對低保信息386萬人次,檢出不符合低保條件11萬人次。

女兒名下有121萬工商註冊資金媽媽不能享受低保

“覈對結果,讓我們很意外。”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到覈對的“威力”,聊起轄區居民趙女士放棄低保申請一事。

據工作人員介紹,趙女士年過半百,早年離異,獨自居住,有一兒一女,兒子打零工,女兒也沒有穩定工作。工作人員對其家庭進行入戶調查時,發現居住環境比較簡陋,也沒啥高檔生活用品。

可是,通過區裏向市級覈對中心提交覈對申請後,收到的核對報告卻顯示,趙女士的女兒名下有工商註冊資金121萬,“依據鄭州市相關規定,兒女名下有工商註冊資金的,父母不能享受低保。”對此,趙女士無話可說,放棄了低保申請。

根據身份證號可覈對房產車輛等多項信息

所謂“覈對”,就是政府相關部門在實施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教育救助、保障性住房等社會救助時,委託鄭州市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中心以及縣(市、區)覈對機構,對提出申請或者已經享受社會救助的城鄉居民個人或者家庭(以下統稱覈對對象)開展經濟狀況覈對。各級公安、人社、民政、房管、工商、稅務、金融、公積金、農業、證券、保險、銀行等部門根據覈對工作需要,提供覈對對象的相關信息。這樣的“跨界覈對”結果通過書面報告形式反饋委託部門,並作爲政府相關部門作出行政審批決定的重要依據。

覈對工作具體如何實施?11月19日至22日,全省覈對機構主要負責人綜合能力培訓班在鄭州舉辦。21日下午,40名參與培訓者到金水區民政局進行現場交流,看該區工作人員演示“信息化”的核對流程。

比如,有羣衆到街道辦事處申請保障性住房或慈善救助、低保救助、臨時救助,申請委託後,電腦錄機人員就把羣衆的資料通過高拍儀上傳到金水區民政局等待審覈,讓“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路”。

金水區民政局接到各街道辦事處的核查委託之後,則會分類別彙總,於每月5日、20日兩次彙總上傳數據到鄭州市級的核對中心,等接到市級覈對中心返回的數據後,打印核對報告,審覈羣衆資料,再通知街道辦事處領取覈查結果。

“如今,根據覈對對象的身份證號碼,和一份羣衆授權委託書,就可以精準查詢出當事人的工商登記、公積金、房產、車輛、戶籍、殯葬等方面的信息。”金水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申請能否通過,需要數據說話。

據瞭解,2015年5月金水區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當年8月在各辦事處全部配備高拍儀通過網絡上傳數據資料,並制定了覈對中心工作人員守則、覈對中心保密守則等。覈對機制的建立,有效提高了救助對象認定的準確率。

白紙黑字紅手印核對的前提是申請人授權

覈對機制下,申請人“家底兒”暴露無遺,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兼顧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據工作人員介紹,覈對的前提是當事人必須授權,“白紙黑字紅手印”。

記者從鄭州市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中心瞭解到,爲開展好覈對工作,首先嚴格授權委託。只有在社會救助申請人承諾授權政府救助部門覈查的前提下才能受理,部門信息共享只針對救助申請家庭信息的提取與供給。

此外,規定了各級權限。根據業務需要,按照市、縣(市、區)、鄉(鎮、辦)三級進行權限劃分。

與此同時,還強化了數據安全。硬件上,各比對部門前置機端都配備高端物理防火牆;網絡上,採用用戶密碼驗證、密碼CA認證等三種方式進行保障;功能上,增加前置機日誌管理,全程監控數據交換;管理上,在個人授權的前提下,各縣(市、區)層層簽訂保密協議。提交覈對時,必須有業務主管和工作人員兩人同時授權方可提交。

健全覈對機制讓救助溫暖最需要幫助的人

“伴隨社會救助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在對象瞄準和收入覈查方面面臨着重大挑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覈對信息系統,實現自動覈對,是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覈對工作的發展方向。”河南省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主要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2014年11月,我省批准成立了河南省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該中心成立以來,承擔全省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經濟狀況信息查詢與覈對、宣傳交流等相關工作,在強化傳統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覈對手段的基礎上,努力搭建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信息系統,橫向實現戶籍、住房、車輛、稅務、保險、金融、工商、證券等29個管理部門相關信息共享,縱向實現部、省、市、縣上下貫通和聯動,實現全省範圍內信息的互聯互通和追溯查詢,使社會救助對象精準認定。

目前,全省18個省轄市已全部成立覈對機構,10個省直管縣(市)已成立覈對機構7個。其中,鄭州市按照高標準建設信息覈對平臺,實現了市、縣(市、區)、鄉(鎮、辦)三級全覆蓋,成爲全國省會城市中第一家應用民政部覈對信息基礎平臺進行本地化開發的典型和全國第一家與低保信息系統實現無縫對接的範例。

“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覈對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爲實施‘精準救助’提供有力保障。”鄭州市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中心主任劉亞安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鄭州全市覈對低保申請家庭250928戶419347人,查出問題並退出低保5839戶12492人,檢出率爲2.33%;覈對低收入申請家庭18156戶46808人,查出問題並退出低收入1710戶4599人,檢出率爲9.42%;覈對公租房申請家庭59421戶98323人,查出與所報收入不符人數爲12914人,檢出率爲13.13%。下一步,鄭州市還將實現全國的婚姻、殯葬、證券、工商等信息的共享,這將使鄭州市的數據比對範圍實現再飛躍。

另據瞭解,今年1至10月,全省受委託覈對低保信息386萬人次,檢出不符合低保條件11萬人次;受委託覈對住房保障4.3萬人次,檢出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6726人次。其他業務受委託覈對59.1萬人次,檢出不符合條件2.6萬人次。鄭州、開封、濮陽、許昌、商丘、駐馬店等多個省轄市與扶貧部門建立了定期數據共享機制,爲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通過跨界覈對可以把覈對對象的“家底兒”理得門清,這樣一來,既提高了社會救助對象認定的準確性,確保有限的救助資金真正用到困難羣衆身上,又培養了居民申請救助的誠信意識,減少了動態管理中的糾紛和爭議。而隨着覈對機制建設日益完善,社會救助對象認定的精準性將會進一步提高,使社會救助工作更加公正公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