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僅剩

840DAYS

2018.9.13

爲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有關重要論述精神,打好打贏我區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提升全區貧困羣衆精神風貌,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整體部署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際,近日,武都區印發了《關於在全區進一步加強精神扶貧工作的若干意見》。

武都區精神扶貧怎麼幹?八項行動都有啥?讓我們一起關注。

神 扶 貧

一、實施政策宣講思想引領行動

1、做好政策解釋

以各駐村幫扶工作隊爲主要工作力量,深入貧困戶面對面把區委、區政府的各項扶貧舉措,給羣衆講清楚、說明白,讓貧困羣衆切實瞭解和掌握貧困戶納入、退出的條件和程序,發展產業的扶持方式和要求,易地扶貧搬遷的方式和標準,醫療報銷的流程和辦法,子女上學減免費用的類型和方式等各項政策規定,避免羣衆由於對政策瞭解不全、理解不夠造成的對扶貧幫扶提不合理要求、獲得感不強和誘發社會矛盾的問題。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利用好鄉村廣播“大喇叭講政策”的傳統方式,將各項政策措施錄製成“百姓語言”的音頻材料,在各貧困村反覆播放,爲羣衆提供充分了解和掌握政策的渠道。

2、開展榮辱觀教育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爲統領,結合農村特點,廣泛開展“以辛勤勞動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通過組織全區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方面的道德模範,組成百姓宣講隊,由駐村幫扶工作隊帶領到各自駐點的貧困村,用講自身事例的方式進行宣講教育,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宣講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夫妻和睦、勤儉持家、勤勞致富、扶貧濟困等傳統美德,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批評和抵制不贍養老人、只顧私利不講公德、家庭責任推給政府的現象,在全區貧困村進一步形成顧大局、識大體、知感恩、講奮鬥、講榮辱的良好風尚。

二、實施新聞宣傳輿論營造行動

3、做好正面宣傳

要充分發揮區電視臺、武都報、武都新聞網和“隴南武都發布”系列新媒體的作用,開設專欄專題,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採訪,對貧困戶自強脫貧、幹部傾心幫扶、企業和社會力量無私相助、鎮村幹部和工作隊員紮根基層,以及“五個一批”扶貧成功經驗進行深入挖掘,精心組織報道。策劃推出一批個性鮮明、內容生動、表達鮮活的記者手記和蹲點日記,用獨特視角展示廣大幹部羣衆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具體事例和感人瞬間。

4、加大對外宣傳

積極主動邀請中央媒體駐甘記者和甘肅日報社、甘肅電視臺記者來我區採訪扶貧工作的情況,充分對外宣傳全區上下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新舉措、新實踐。加強與上級媒體的協調聯繫,力爭在中央、省級主流媒體推出反映我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力度、有深度、有影響的新聞報道,通過市、區以外的媒體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展示好我區扶貧工作的成效。

5、營造“以貧爲恥”“不等不靠”的輿論氛圍

各鄉鎮要在集貿市場、交通要道、政府駐地、鄉村廣場等人羣集聚場所,利用宣傳欄、文化牆、牆體標語、橫幅、標牌等方式刊播刊發精神扶貧宣傳口號。駐村幫扶工作隊要注重在各貧困村宣傳脫貧光榮好喫懶做可恥的相關內容,樹立“人窮志不窮”的價值導向,營造“以貧爲恥、以懶爲恥、以靠爲恥、以要爲恥”的濃厚輿論氛圍。同時對一些貧困戶中存在的“懶漢思想”和“等着扶、躺着要”“幹部幹羣衆看”的現象進行媒體曝光和輿論監督,爲脫貧攻堅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三、實施先進模範評選帶動行動

6、評選表彰“脫貧致富模範戶”

通過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推薦、鄉鎮評定,扶貧辦、區農辦審覈的方式,在貧困戶中推選出一批自力更生,勤學肯幹,不等不靠不要,勤勞脫貧的先進典型,授予“脫貧致富模範戶”稱號,引導羣衆樹立脫貧光榮的正確理念,抵制爭當貧困戶的不良思想,引導羣衆自主脫貧、主動脫貧。

7、推薦宣傳“助貧扶貧星”

在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大力幫扶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企業、社會組織、致富帶頭人中推薦評選出事蹟突出者,授予“助貧扶貧星”稱號,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引導社會力量關注扶貧工作,參與脫貧攻堅。

8、推廣脫貧典型事例

對當選的先進典型,給予一定榮譽的同時要加大對其事蹟的宣傳。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對全區“脫貧致富模範戶”的事蹟在各貧困村組織學習宣講,通過講這些先進典型的致富經驗和他們奮鬥脫貧的勵志故事,激勵更多貧困羣衆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在全區貧困村進一步形成學先進、講奮鬥的良好風尚。

四、實施志願服務幫扶關愛行動

9、關心農村孤寡老人生活

駐村幫扶工作隊要發揮長期在村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農村資源,依託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做好農村孤寡老人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工作,要動員、協調、組織社會志願服務人員對農村孤寡老人開展幫扶關愛活動,幫助解決農村留守、獨居等老人和農村五保戶的生活困難。

10、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和鄉鎮密切配合對父母雙方均在外務工的兒童進行摸底登記,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幫扶工作隊員要深入留守兒童家庭、學校,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同時要動員、協調、組織社會志願服務人員對留守兒童開展幫扶關愛活動,幫助解決生活、學習困難,組織開展安全知識、法律知識普及活動,對貧困兒童進行物質幫助和精神關懷,幫助貧困兒童順利完成學業。

11、關注殘疾人生活

駐村幫扶工作隊要高度重視和關注所駐村的殘疾人的日常生活,動員、協調、組織社會志願服務人員對殘疾人開展幫扶關愛活動,發揮長期在村又和區直單位聯繫密切的優勢,做好對殘疾人辦理證件、報銷費用等事項的上門服務,特別要對生活不能自理和家庭貧困的殘疾人給予更大的關心幫扶,解決生活困難問題。

五、實施羣衆參與文明創建行動

12、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誠信”“友善”爲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切入點,推進農村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農民羣衆的社會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和鄉鎮及相關區直單位密切配合,加強農村日常羣衆聚集性活動的管理,普及法律知識,依法依規整治在鄉村婚喪、祭祀、節慶活動中存在的封建迷信、酗酒滋事、聚衆賭博的不良現象,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13、做好農村精神文明創建

組織實施好以文明鄉鎮、文明村社、“五星級文明戶”創評爲主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開展以“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塑造新形象”爲主要內容的“四新”競賽活動和“好婆婆、好兒媳、好夫妻、好妯娌、好鄰居”評選活動,推出一大批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推進全區各級文明單位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精神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單位的優勢,幫助貧困村建設道德講堂,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結對雙方在精神文明創建上共建共享。

14、修訂村規民約

由駐村幫扶工作隊參與指導,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各村村情實際,在充分尊重當地良好民俗習慣和廣泛徵求羣衆意見的基礎上,修訂完善各貧困村的村規民約、民主管理、衛生管理等新制度。村規民約內容要包括村民的行爲規範和應承擔的相應責任等條款,倡導家庭和諧、鄰里和睦、孝老愛親、男女平等、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等文明新風。駐村幫扶工作隊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對村規民約的合理運用,使村規民約成爲約束羣衆行爲,治理農村社會的“硬要求”。2018年底前,全區所有貧困村都要完善村規民約的修訂,將《村規民約》在村內顯著位置公佈,印發到每家每戶並遵照執行。

六、實施移風易俗樹立新風行動

15、推動“一約四會”有效運行

在制定村規民約的基礎上,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協助鄉鎮和村兩委建立完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自管組織,制定出臺製度章程。通過“一約四會”引導羣衆自覺承擔贍養老人、照顧子女的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勤勞致富、勤儉持家,教育農民羣衆處理好鄰里矛盾、自我化解糾紛,樹立理性平和的心態,努力營造和諧的農村人際關係。充分發揮羣防羣治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對“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打擊力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確保農村社會環境和諧穩定。

16、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

深入貫徹落實中宣部和省市關於“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的工作部署,以駐村幫扶工作隊爲主要工作力量,教育推動農村基層逐漸形成婚喪簡辦、厚養薄葬、節地殯葬、勤儉節約的新風尚,全面抵制和堅決反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互相攀比、高價彩禮、藉機斂財等陳規陋習。要教育羣衆減少或不舉辦生日、升學、入伍、喬遷等喜慶事宜的慶祝活動,狠剎揮霍浪費之風,倡導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科學的消費觀念,切實減輕羣衆負擔,杜絕因婚喪嫁娶、人情往來負債致貧的現象。

17、幹部帶頭樹立新風

各級黨員幹部要帶頭移風易俗,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所有行使公權力的人員和財政供養人員要嚴格執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羣團組織要發揮聯繫廣泛的優勢,引導婦女、青年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自覺踐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廉辦或免辦的社會新風尚,真正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風貌樹起來,把羣衆的精氣神提起來。

七、實施教育扶智技能培訓行動

18、落實教育扶助政策

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人員無一人輟學。全面落實各類助學政策,重點幫扶貧困家庭學齡人口,實現所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應貸盡貸,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因貧失學,讓有接受職業教育需求的貧困家庭子女都能獲得職業學歷教育。要落實全省學前教育基礎設施規劃,在貧困村和有需求的行政村新建、改建幼兒園,不斷滿足貧困家庭適齡幼兒就近入園的需求。要進一步加強對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設和管理,使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豐富的課外活動。要繼續選派優秀教師到貧困片區學校支教,進一步提升貧困鄉鎮義務教育質量。

19、加大勞動技能培訓

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鑑定,依託“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兩後生”等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電子商務、種養加工、家政服務、手工製作等實用技術和就業能力培訓。同時,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錄新職工,有序組織深度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做到輸轉有目標、援助有措施、服務有保障。到2020年,實現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家庭就業技能培訓全覆蓋,有培訓需求的每戶農戶掌握1—2門實用技術,不斷增強貧困羣衆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2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各鄉鎮和各駐村幫扶工作隊要積極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和能人大戶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紮實推進農村“三變”改革。駐村幫扶工作隊要通過協調聯繫相關區直單位幫助有能力的貧困羣衆開辦網店,實現線上線下多渠道創業增收。要落實創業優惠政策,鼓勵有技術、有資金、有意願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投資創業。

八、實施美化環境文化惠民行動

21、大力整治環境衛生

大力開展全域無垃圾環境治理,持續推進“一拆三改三清四化”和鄉村造林綠化工程。要把貧困戶家庭環境整治納入到鄉村環境整治的總盤子中,在推進改水、改廁、改圈等工作上適當傾斜,解決垃圾亂倒、建材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污水亂潑等問題,營造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要充分發揮羣衆主體作用,引導貧困羣衆投工、投勞,自己動手、自力更生,改善居住環境、建設美好家園。駐村幫扶工作隊要教育培養貧困羣衆的管護意識,引導貧困羣衆自覺維護村莊環境,通過劃分責任片區,推行網格管理,做到庭院乾淨無垃圾、公共區域整潔無亂堆、溝渠暢通無積水、河道暢通不亂挖。

22、管好用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持續做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服務活動,增加對貧困村的農家書屋圖書的補充配送,做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持續性管理,在建好文化設施的基礎上,確保管好、用好文化設施,使其有效使用不閒置、浪費。改造提升全區“鄉村舞臺”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打造羣衆精神文化活動的規範化場所。深入開展農村文化市場整治行動,要着重加強對春節、廟會、賽事等節日、節慶集會活動相對集中時間段的各類演出活動的監督檢查,嚴防“文化垃圾”污染美麗鄉村,不斷促進農村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23、建立“脫貧攻堅文藝輕騎隊”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組織全區文藝工作者建立若干“脫貧攻堅文藝輕騎隊”,深入貧困村開展惠民演出活動,通過相聲、快板、小品、三句半、舞蹈、戲曲、微情景劇等羣衆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將黨的扶貧政策及我區扶貧、脫貧典型事蹟寫到書中、搬到舞臺上,展現給羣衆看,在豐富貧困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引導和激勵貧困戶爭做勤勞、勤儉、自強、有責任、有追求的新時代農民。

24、建設美麗鄉村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整合各類資源要素,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鄉風民風和文化生活建設,努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村莊。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加強村農村環境保護,守護好綠水青山。注重歷史文化遺蹟的挖掘保護,重點發展一批體現田園風光和農村特點,有歷史文化記憶和地域特色的美麗鄉村,努力打造農村風情景點、農村題材攝影基地、美術寫生基地,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雙贏。

監製:趙曉強 審覈:田玉雲

編輯:陳小芳 來源:隴南武都發布

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更好的素材,請聯繫我們---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騰訊微博:@隴南扶貧

我們的微信號:lnfp2652030298

網址:www.lnsfp.gov.cn

開通頭條號:隴南扶貧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