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惠農富農強農之策——改革開放以來涉農中央一號文件政策梳理與理論分析》一書出版

《惠農富農強農之策——改革開放以來涉農中央一號文件政策梳理與理論分析》一書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時指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刻總結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引導廣大幹部羣衆充分認識改革開放重大意義和偉大成就,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把握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爲系統總結我國農村改革開放40年的寶貴經驗,全面梳理我國惠農富農強農政策,山東社會科學院組織課題組,歷時兩年,深入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央涉農一號文件,旨在通過對政策的盤點和解析,找出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關鍵要素,爲我國制定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政策提供參考。近日,課題研究成果《惠農富農強農之策——改革開放以來涉農中央一號文件政策梳理與理論分析》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書由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王興國研究員任主編,全國著名農業經濟及政策專家馮海發教授作序,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唐洲雁同志給予大力指導,由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長期從事“三農”問題研究的十幾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全書分爲上、下兩篇,共18章,36萬餘字,是一部系統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問題的理論著作,既有對中央政策文件內容的解讀,也有對文件實施效果的評價,既有對不同歷史時期我國“三農”政策的橫向比較,也有對40年來我國“三農”政策的縱向梳理。本書旨在總結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經驗,分析影響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問題,探索獨具中國特色的惠農富農強農之策,對我國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趨勢進行預判和展望。

本書上篇爲綜合篇,以時間爲縱軸,對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出臺的涉農中央一號文件進行梳理,並對政策實施的成效進行評價。我國20世紀80年代,即“六五”“七五”時期,共出臺了5個涉農中央一號文件。這5箇中央一號文件主要是取消統購派制度,鼓勵發展商品流通,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確立了我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度;進入新世紀,從2004以來,一直到2018年,我國連續出臺了15個涉農中央一號文件。這15箇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涉及到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本書分析了不同歷史時期涉農中央一號文件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政策演變、執行和實施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對20箇中央一號文件從縱向上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總結。

本書下篇爲專題篇,以專題的形式,分別從穩定農業生產與調整產業結構,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財稅制度、金融制度、產權制度改革,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推進農村地區就地城鎮化,發展外向型農業,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模式等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對相關領域發展的成效、存在問題等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對我國當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事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建議,並對未來我國“三農”發展的政策前景進行了前瞻性分析。

本書的研究對“三農”總體改革及各項農村政策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認爲“三農”改革的方向和趨勢主要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農產品;大力發展農村新六產,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培育新“新農人”,引領新發展;加快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實施就地市民化等。同時,本書的各專題研究針對目前“三農”領域存在的不同方面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例如,針對農村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總體水平、均等化水平,化解農村公共服務的供需矛盾,改革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等對策建議。針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農業產業發展實力與競爭力,形成農業長效發展機制,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保障各類主體的綜合收益,提高各類主體土地經營激勵,實現土地持續經營等。

總之,在改革開放40週年到來之際,《強農惠農富農之策——改革開放以來涉農中央一號文件政策梳理與理論分析》一書出版,既是對我國農村改革以來“三農”工作政策體系的系統盤點,又是對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歷史淵源的深入解析。我國的改革始於農村,新時代的發展繫於農村,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全面梳理我國“三農”工作的政策思路,無疑對我國未來鄉村振興之路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希望本書能對廣大讀者瞭解和研究涉農中央一號文件及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問題有所借鑑。(徐光平:山東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副主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