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有很多人,鼓吹要學習英語,中國的學生有許多的因爲英語沒有入門,或者是沒有興趣,喪失了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實在讓人痛心!

英語是很重要,但是作爲一箇中國炎黃子孫,古文更重要!

我是武漢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我深知,若古漢語功底不深入學習,很多的英漢翻譯是沒有法子表達出來,意會但言不能很好地傳達下來!當我背誦了大量的古文,先秦散文,諸子百家的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等名篇名作後,我感到有一種醍醐灌頂的豁然開朗的頓悟,無論是寫作,表達,翻譯,我都是如虎添翼,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太爽了!

比如禮記上講“禮尚往來”,這個人情是:你來看我,我也去看你;你來過電話,我必須回個電話,這是講“禮”啊!不是應酬啊!因爲萬一你來找我有事,我去看你也許能夠幫上你的忙。

又例如:“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所謂體諒部下、一般人,體諒你的部下;你如果是教書的,就要體諒你的學生。如果你是做總經理,做董事長,做一把手的,你就要理解你的下屬。如果你是做皇帝的,你就要體恤羣臣。我們都知道宋朝的政治、宋朝的歷史一樣,“士之報禮重”,知識分子還報你的、報答你的禮貌也是一樣。歷史上有名的宋朝這個朝代,三百年來,那真是,他對於相權的建立,對於文人、學者那個禮貌,禮貌有加。所以後來你看,武臣有岳飛等等,精忠報國,這是我們歷史上榜樣。文人如文天祥、陸秀夫,還有很多很多,不過他們兩位是代表;都拿自己這個生命、文化生命報答這個國家,報答這個政權。這就是證明這一句話:“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回報你是這樣忠誠。

知書達禮,大約是講的這個道理吧!

我們現在社會發展很快,我們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實在要明白:我們古代的文人是很注重個人修養的,仁義禮智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要借鑑並學會利用古人的智慧來服務我們的人生!

更多內容參見微信公衆號:課堂點睛 ketangdianjing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