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張又千 胡映月)“城市色彩”是無聲的語言,體現了城市的品位,彰顯這座城市的情懷。在宿遷,色彩可以是那絢麗的城市風光,可以是那些暖心的交通標誌,還可以是那些給城市帶來溫暖、帶來文明的身影……這些“色彩”讓文明滲透到城市每一個角落,讓城市更美好、更出“色”。

“紅馬甲”以善心義舉溫暖宿遷城

你是否曾在宿遷的某個地方見過他或她的身影?也許是在某個敬老院,也許是在某個鄉村小學,也許是在人來車往的街頭。他們穿着紅馬甲,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他們弘揚着“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積極投身到志願服務行業。或站在喧囂的街頭,揮舞着手裏的小紅旗,引導行人遵守行路規則,維護交通秩序;或穿梭在街頭巷尾,不時地彎下腰撿拾路面的垃圾,用汗水擦亮城市容顏;或走進社區,爲老人送去溫暖,給孩子帶去歡笑……這些溫暖的畫面,構成了宿遷最美麗的風景。

志願服務時間已超過1000個小時的志願者楊洋,在市湖濱新區揚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從事志願服務,專門幫助留守兒童或者經濟困難的家庭。她告訴記者:“我做的這些都是小事,但每次看到留守兒童天真的笑臉,我很幸福,我很自豪成爲一名志願者。”

近年來,宿遷的志願服務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宿遷市陽光志願者協會、宿遷市愛心文明車隊、宿城區黃河水上志願救援協會等多支優秀志願服務隊伍,在扶貧助困、文明教育、環境保護等各領域發光發熱,用一次次的愛心善舉提升着宿遷的溫度。到目前爲止,宿遷市志願者總數達687882人,志願者組織8724個,共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9474個。

風裏來、雨裏去,正是廣大志願者的奉獻和付出,使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文明、溫暖,宿遷的志願服務精神已經成爲城市文明內涵中的一抹暖色。

斑馬線前告訴你“禮讓行人”之美

“我年紀大了,走路比較慢,過馬路時總擔心有車開過來。”今年64歲的郭先生家住市區府苑小區,小區南門口車流量較大,以前過馬路總是提心吊膽。現在,他沒了這樣的擔憂,過馬路時,司機都會主動停下車,讓他先過。每次遇到禮讓的司機,郭先生都會豎起大拇指。

斑馬線前車讓人,體現的是一座城市對生命的尊重,也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承載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與夢想。車、人、路的和諧,是宿遷每一位市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斑馬線前機動車禮讓行人,已經成爲宿遷一道風景線。

在宿遷街頭,機動車禮讓行人已然成爲常態。行人過馬路時,會自覺在斑馬線上駐足觀望,然後有序通行;司機也會輕踩剎車,穩穩將車停在斑馬線前,後面的車輛也會依次停下,沒有鳴笛。行人自覺加快腳步過馬路,車與行人之間達成了一種無需言說的默契。這種文明禮讓的行爲,不僅讓我們城市的交通井然有序,也讓市民過馬路時內心多了一分安全感,更讓宿遷市民感受到文明帶來的自豪感。“其實,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是一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過程。我停下車禮讓行人,看到他們小跑着過馬路,我的心裏也暖暖的。”出租車司機王先生說:“大家都很有溫度,這樣交通才會越來越順暢,城市纔會越來越文明。”

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是宿遷城市文明的一個縮影,“讓”出的是一個更文明、更溫暖的宿遷。

馬路上有道蔚藍的風景線

“不好意思,上午真的太忙了。”11月20日中午11點半,江蘇京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作業四中心微山湖路片區班長張俠風風火火地趕到約定的採訪地點。

今年40歲的張俠快言快語,舉手投足間顯得很乾練。因爲要管理保潔工人52名、公廁12所,負責微山湖路、平安大道、青海湖路等多條道路的保潔巡查工作,她說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從早到晚都是忙忙碌碌的。

記者發現,張俠身上穿着一套嶄新的藍色工作服,看起來清爽整潔。“我們的工作服兩年一更新,昨天公司1300多名員工全部換上了新的工作服,大家可美了。”張俠笑着說。記者看到,馬路上果然已經不見熟悉的橙色身影,環衛工人都換上了藍色工作服,繪出一道藍色的風景線。

回憶起去年創文迎檢的那段時間,張俠說,這可能是她這輩子最深刻的記憶了。“迎檢前後的半個月,早上4點出門,晚上10點多到家,好幾天都看不到孩子,到家後澡都不洗便呼呼大睡。”張俠說,當聽到宿遷創文成功並且總分全國第一的消息後,她激動得流淚了。作爲堅守在創文第一線的“城市美容師”,她深知這塊牌匾凝聚了上上下下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當記者提出拍照,張俠顯得有些難爲情:“早上5點半就集合點名,所以都沒來得及洗臉,估計今天又要晚上10點才能離開路面了。”

張俠說,她每天在路面來回巡視,走過一條條整潔乾淨的馬路,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創文成果來之不易,守護好這個‘果實’,需要所有市民的共同努力。作爲環衛工人,更要繼續擔負好肩上的職責。”採訪最後,張俠認真地說。

冬日裏的那抹“小清新”

初冬的宿遷很美,繽紛多彩的落葉將宿遷裝扮成彩色之城。金色、紅色、灰色的樹葉紛紛凋零,唯有那些綠在堅守着自己的“本色”,並不畏懼冬雪的到來。

在市區青年路,記者看到負責綠化管養工作的王亞明帶着幾名工人正在補植綠籬。“我們會日常巡查,如果發現綠籬被行人踩踏,出現缺損甚至黃土裸露,就要立即補植上去。”王亞明說,他們補植的是紅葉石楠,它是四季長青的植物,對城市有美化效果。“這邊忙完了,就要去洪澤湖路補植路邊麥冬。冬天它可以一直保持碧綠的顏色,看起來綠油油的,很有生機。”“我們每年都會在9月固定補播黑麥草,將暖季型草坪更替爲冷季型草坪,這樣公園裏的草坪就可以保持四季長青了。”市園林局綠化管理科工作人員夏雪青告訴記者,進入冬季,工人除了要對常綠樹種進行補植、修剪、施肥、塗白、打防凍劑以外,還要爲樹木做好保溫措施,給冬天公園裏枯黃的草坪“換裝”。

於是,冬天的宿遷城不會顯得單調,紅葉石楠、大葉黃楊、女貞樹、松柏、香樟、廣玉蘭等常綠喬灌木點綴着城市的各個角落,園林工人的用心養護,在嚴寒到來之時仍然處處可見“小清新”。

作爲文明之城、生態之城,“綠色”一直是宿遷這座城市最爲亮麗的底色。爲了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綠色”福利,近年來我市圍繞“林蔭城市、彩色城市、花園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紮實開展園林綠化建設各項工作,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等,“江蘇生態大公園”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