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21日訊(記者 王一辰 潘梁平)長達30多米,雙車頭設計,時速最高70公里,載客量超過300人,智軌列車像一個靈活的“胖子”,沿着“畫”在地上的“軌道”,穿梭在川流不息的公路中。11月20日上午,“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網絡名人看湖南”考察團一行來到株洲,體驗全球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範線,深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生產和研發一線,在動力谷裏感受中國力量。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以下簡稱“智軌”)是一款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自主研製的新型軌道交通產品,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爲城市交通出行帶來了新的選擇和體驗。 智軌列車長着膠輪“腿”,車輛採用“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可實現在大馬路上脫離鋼軌“奔跑”。智軌列車最小轉彎半徑僅15米,具備良好的城市適應性。同時,爲了進一步倡導節能環保,線路首末站配備的列車充電裝置採用了短時大功率快充技術,單次充電10分鐘能保證25公里的續航里程。此外,智軌還有諸多優點:爬坡能力高達13%,比傳統有軌電車爬坡能力高出7%;運量能根據線路需求“自由”編組。因此,“角色”很“善變”。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智軌”系統在大城市中,可作爲軌道交通多元化、立體化體系的重要補充,在小城市可成爲“交通主力”,在旅遊風景區則能“秒變”特定區域交通運輸工具。

智軌的成本優勢也尤爲突出。據介紹,目前,我國地鐵造價約爲4-7億元/公里,現代有軌電車線路造價約爲1.5-2億元/公里,智軌在與現代有軌電車運力相同的情況下,只需簡單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體線路投資僅爲前者的1/5。也就是說,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建設一條10公里的線路,智軌至少能節省10億元成本。

“有地鐵開到大街上的感覺,智軌在城市道路上靈活行駛,具有良好的城市適應性。”網絡大v全真道士梁興揚在乘坐完智軌列車後忍不住讚歎道。其他網絡名人們也紛紛發微博,爲中國智造點贊。網絡大v張慧林說:“株洲智軌明亮簡潔的外型,寬敞舒適的車廂,平穩低噪音的特點,給我們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網絡大v墾鄉人說道:“株洲智軌乾淨時尚充滿着信息時代特色,令人驚歎!”

在中車株洲所時代電氣製造中心,已構建完成的軌道交通裝備牽引傳動與控制系統自主創新研發平臺,讓考察團一行感受到了“中國智造”的強勁競爭實力。中車株洲所時代電氣製造中心黨總支書記潘自強介紹,株洲所擁有一支近6000人的科研隊伍,包括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00多位博士以及100餘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是中國軌道交通領域名副其實的“人才窪地”和“技術硅谷”。

據悉,歷經50餘年改革發展,見證新中國鐵路電氣化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的中國中車株洲所,始終堅持以科技爲先導,以創新爲旗幟,促進產業快速成長,已形成“電氣傳動與自動化、高分子複合材料應用、新能源裝備、電力電子(基礎)器件”四大產業板塊,十大業務主體,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九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兩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擁有五個海外技術研發中心、12家境外分(子)公司,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333億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