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鸿胪。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安居不欲归。”——《资治通鉴》提起西安,多想到兵马俑、钟楼、古城墙,以及杨贵妃的华清池,和不复存在的阿房,十三朝古都,悠悠历史荡气回肠。一面是曾经的繁华盛唐,一面是如今的网红之城,对于从古至今移居至此的外来人,西安,早已是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乡。站在饱经风霜的城墙之上,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宏伟依旧,仿若自己也是指点江山的君王。一座城,最吸引人的一定是当地人。西安的最大的特色,不在文化北大街、金融南大街、商业东大街,而是在“美食天堂”的西大街,在当年“安居不欲归”的回民身上。行走在西安街头,外地人会说:“走,逛逛回民街。”本地人会约:“去坊上吃烤肉。”这俗称的“回民街”并非一条街道,而是西安城西北一隅,穆斯林聚集居住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回坊”“坊上”。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穆斯林来到中国定居时,这里被称为“藩坊”。后来建立清真寺,变为“教坊”,清代开始,正式得名“北院门”。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的方便,穆斯林们“依寺而居”,每座清真寺周围都形成一个“坊”,鼎盛时期,更有“七寺十三坊”一说。朝代更迭,国内外战乱频繁,中原人和西域人错杂居住,交汇于长安,完成了历史上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一碗羊肉泡馍、一串烤肉,其实也是汉回文明碰撞的产物。看似伊斯兰教独占一方,但佛教的喇嘛寺、道家城隍庙,它们同在古城热闹的转角,为人们提供精神安放的静谧空间。而今,“美食回民街”成为了西安一张重要的名片。当游客们人头攒动撸一串烤肉,熙熙攘攘吆喝一碗羊肉汤时,大家都已经默认,这里是古都西安最后的遗存区域,也是新西安人触摸西安的首选窗口。阡陌街巷,这是中国自己的街道;林蔽檐墙,这是土地生长出来的建筑。转过喧嚣的拐角,有一片糅合了历史与宗教的回坊,有一段被热闹掩盖的过往时光。盛世长安,八方来朝,多元交融,是西安的底色,看懂回坊,才算是看懂当时长安的包容。无论你是自诩土生土长的老西安,还是初来乍到的西安新鲜人,也许这都会是你第一次知晓,哪里才是“回坊”。也许你去了很多次“回民街”,却从来没听说过“七寺十三坊”,更不知道洒金桥清真寺也是七寺之一。也许你以为在庙后街吃烤肉很本地,但红柳木更地道,还是铁签子更地道?你知道穆斯林去清真寺做礼拜,却不知西安哪一座清真寺最古老,更没见过有园林的中国式传统styl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