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因遍佈全國各地的“拉麪經濟”而聞名。全縣3萬多人在50多座大中城市經營了7000多家拉麪館,平均每4個撒拉族人中就有一個“拉麪匠”,每年經營收入達20多億元,循化人憑藉敢闖敢拼能喫苦的精神創造了社會財富,也爲反哺縣域經濟提供了強大資金支持。

  如今,循化成爲青海省民營經濟最爲活躍的地區之一。

  走進青海化青生物公司扶貧產業園,全機械化操控的流水線令人稱奇。通過玻璃屏可以看到,全智能跟蹤監控的雞棚裏,空無一人,只有一排排蛋雞分號舍、分通道“居住”,每天定時產蛋,產下的蛋經自動化撿蛋後,通過傳送帶運到蛋庫和包裝車間,經包裝後運往各大市場。

  ▲青海化青生物公司扶貧產業園,蛋雞產蛋、撿蛋全部自動化。

  “這裏每年養殖蛋雞31.5萬隻,日產鮮雞蛋28萬枚,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蛋雞養殖基地。”產業園負責人介紹,這裏不僅集自動化養殖、智能化管理和網絡化採購於一體,還形成了“政府扶助、企業帶動、銀行融資、貧困戶發展”的扶貧模式。

  在查汗都斯鄉中莊村等5個村莊,化青生物公司實施了“農戶+基地+企業”的產業化養殖,以低於市場價將安全期的雞苗銷售給貧困戶,再對貧困戶飼養的成品雞以高於市場價進行收購,由公司免費提供養殖技術和防疫指導。除去養殖成本,貧困戶每隻雞至少收益20元,戶均年增收3000元。目前,已有1800多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青海化青生物公司扶貧產業園,全智能跟蹤監控的雞棚。

  不僅如此,產業園項目的實施還爲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2018年,化青生物公司按照年收益分紅比例上繳給循化縣的資金爲120萬元,統籌用於全縣的扶貧工作。

  如果說特色農畜產品壯大了循化的傳統產業,那麼伴隨着旅遊業的興起而產生的特色旅遊紀念品加工業則爲循化的產業發展開闢了新天地,而這也是由民營企業來主導的。

  ▲循化縣博藝旅遊文化公司的車間內,撒拉族婦女在製作石藝畫。

  走進博藝旅遊文化公司,就像走進了一個撒拉族文化和黃河文化的大觀園。用黃河岸邊的一粒粒小石頭創意拼接的黃河石藝畫,拼出了花鳥蟲魚的意趣,拼出了“金陵十二釵”的優雅,拼出了黃河古道的蒼涼,妙自天然、巧奪天工。還有表現撒拉族人牽着駱駝從中亞來到中國的撒拉絨畫,以及色彩鮮豔的撒拉族刺繡作品,民族風格濃郁而獨特。

  在公司的車間裏,記者看到,上百位撒拉族婦女正在低頭專心刺繡或製作石藝畫、絨畫。“我們利用天然的黃河石,經過撒拉族婦女巧手搭配,呈現出‘一石一世界,一石一典故,一石一意蘊’的藝術效果。”公司總經理馬德功介紹,這裏是國內唯一的“撒拉黃河石藝畫”製造基地,形成了撒拉黃河石藝畫、撒拉族刺繡、絨畫和黃河沙畫等四大系列產品,填補了循化縣缺少拳頭旅遊產品的空白,到2018年實現產值近1億元,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文化產業化經營模式,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1000餘人。

  作爲從中亞遷徙來的民族,撒拉族利用與中亞民族人文相近的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部分企業在烏魯木齊、銀川、溫州等地和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建立了常駐營銷機構,商貿流通活躍,民營經濟在開放交流中不斷壯大。

  在青海元凱生態資源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廠區雖然不大,但是井然有序,工業化程度高。這裏生產的塑膠玩具達到了食品級標準,2016年公司與美國迪士尼公司簽下了4800萬元大單,產品全部出口歐美國家。

  穆斯林羣衆戴的白帽雖然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但幾十年前國內卻很少生產。撒拉族企業家韓阿乙草1998年從巴基斯坦留學歸來後,從幾臺縫紉機和租來的民用房起步,創立了青海伊佳民族服飾用品有限公司,並抓住時機擴大了規模。如今,在擁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伊斯蘭國家中,每10頂穆斯林白帽中就有7頂來自伊佳。

  撒拉族婦女馬再乃拜從擺脫貧困的樸素初衷出發,帶着鄉親們一起動手製作民族服飾,並出口到馬來西亞,成爲循化第一位女企業家。

  在青海家喻戶曉的仙紅牌辣椒醬,從當地一家小小的辣椒廠做起,搭上“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開發了40多種產品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國家。

  目前,循化縣中小微企業達84家,規模以上企業達14家,初步形成了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農畜產品、特色旅遊紀念品爲牽引的輕工業體系,民營經濟佔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99.95%。此外,培育了中國馳名商標6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個、青海著名商標12個,成爲青海省商標註冊量、馳名商標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擁有量最多的縣份。

  sdfd

  循化縣的實踐證明,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西部地區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利用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等政策利好,發揚敢闖敢拼的精神,大膽內引外聯,就能書寫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傳奇,讓民營經濟引領民族自治地方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民族報 文、圖/肖靜芳

  監製/孫雅莉 統籌/李元 製作/李鵬臻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