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上学不简单,孩子要面试家长要面试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现在孩子上学面试还要做简历,最近一个5岁孩子的简历还秒杀了一大堆成年人。

网友看了简历之后直呼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

这份简历长达15页,从男孩的家庭、性格、经历、爱好、父母的教育观、老师评价等多个方面展现,并附上孩子2018年的英语阅读书单(嗯,书单就有5页那么长)。

五岁孩子的自我介绍,可以说是非常有条理了。

简历中展示了各个阶段的学习量阅读量,才五岁就能认识1500个汉字已经是很牛逼的事,不过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五岁男孩的阅读量:英文书年阅读量达到500本!!

平均一天读超过一本的英文书,即使全是绘本这个阅读量也是很厉害了,这还是没有包括中文书籍的!要知道现在成年人一周能够读一本书的也没几个了。

不仅如此,这个5岁的男孩在文史、艺术、数理、运动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两岁就已经开始学唱诗,中英文兼修,既坚持用英语阅读写作,也不忘锻炼中文的叙事能力。

人家玩游戏也是在学习,小小年纪已经读过各种思维逻辑的书籍,喜欢玩思维游戏,5岁能说出“游戏给他带来思考快乐”这种话,我们大部分人只能说:“玩游戏很快乐。”

也万万没想到,喜欢做实验会是一个5岁孩子的爱好……研究重力、浮力、密度、热胀冷缩和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可能很多人要到初中才听到的名词……

再回过来看看人家的兴趣爱好,可以说是能歌善舞,能静能动,能文能武……

这份简历正是为孩子就读国际学校准备的,孩子的爸妈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并且都是高薪行业国际公司的高管。

他们还亲自设计了孩子的学习课程,根据孩子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加难度。

一个5岁的孩子,要完成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肯定也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边上还写着尽量“利用放学后吃饭前的垃圾时间”,等于没有空闲玩耍的时间了。

在他简历里,我们也发现这个孩子缺少了纯粹的“玩”——那种无忧无虑想闹就闹玩耍,而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一些智力开发游戏。

于是网友们提出了这个质疑:

不要跟孩子强求结果

其实孩子究竟开不开心很难说,我们很难去定义开心。

不过简历中有一个栏目“爸妈说”,写了父母对孩子培养方面的一些想法,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孩子的父母在设计课程时,涉及文史、数理、艺术、运动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势在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但他们只是想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东西,发展不同的兴趣,并在其中找到真正感兴趣、适合自己的事情。

而且无论是阅读、绘画,还是游泳、钢琴,没有兴趣,“只严格在过程中,并不太追求结果”。并不需要样样精通,只希望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态度。

反观现在很多只看重孩子的分数、成绩、名次的父母,孩子能够拥有这样豁达的父母也是一种幸运。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也不会消磨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

其实孩子感受快乐很难说得准。他玩泥巴可以玩得很开心,整天跑跑闹闹可以很开心,把学习当做一项游戏去做或许也可以很开心,外出旅游丰富见识也是开心的事。只是他们获得快乐的形式不一样。

超前教育不可取

不过我们并不是要像这对父母一样给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灌输这么多东西,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照搬其他人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这个孩子的父母有点操之过急,违背了孩子认知发展规律,基本是超前教育。

比如说认字这件事,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就提到,并不提倡孩子过早学会认字。其实孩子五六岁才到了认字的敏感期,在此之前,是他们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过程。5岁能认1500个字确实很牛逼,但即使孩子现在才开始认字也完全不会晚。

孩子从小到大,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或早或晚,如果过早期待,拔苗助长,相信结果不会很乐观。伤仲永的故事也看得不少了,我们的孩子也大多不是天才,确实没必要太过强求提早发展。

真正在焦虑的是父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父母都身体力行竭力在做的事,有争破脑袋的学区房,还有即使知道孩子不开心,家庭花销大也要继续上的补习班……

看了这份简历,很多父母压力又大了,感受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又在想着要给孩子多报哪些班,要怎样在家庭其他方面缩减开支……

乍一看是为了孩子好,给孩子增强竞争力,但是你其实只是将自己的焦虑转接到孩子身上,父母的压力大了,孩子也不见得能够开心。

(我们也很难去定义成功)

除去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超前教育不利于孩子正常成长之外,其实这对父母有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从未缺席孩子的成长

确实,我们看到这个五岁的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父母已经将他的童年安排好了,甚至有点逼太过的感觉。如果仅仅是觉得这样,那就太过忽略这对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了。

父母是国际公司的高管,工作肯定是忙碌的,不过孩子的成长,他们从未缺席过。

而且每天的2-2.5小时的陪伴还是有效陪伴!

虽然现在很多父母也了解到陪伴的重要性,却也很少能够做到有效陪伴,仅有的一点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可能也只是在玩手机或者休息,何况更多的父母因为各种事情,根本没办法空出时间去陪伴孩子。

就有网友提到自己小时候尽管很有热情去学习,对妈妈工作比较忙没办法陪伴感到遗憾。

长期缺少有效的亲子陪伴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就像黄圣依的儿子安迪就是因为长期缺少妈妈的陪伴,不愿意对自己的妈妈敞开心扉,甚至故意疏远她。

再多的补习班带给孩子的好处都不及父母陪他一起玩一起学的那一点时间,可能只是一起搭个积木,或者是一起读一本绘本,这些对孩子来说,才是无可替代的。

抓住阅读培养的黄金期

简历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长达5页的2018年阅读英文阅读书目!还在羡慕这孩子的阅读量,觉得自己十年都没读这么多书,自己还没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还真的要有点危机感。

兴趣班可以少报,但是书不能不读,阅读也是帮助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开拓视野的最好途径;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终生受用的;亲子阅读也是有效陪伴的一种方式,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而且就现实情况来说,现在高考改革,加重语文和阅读的分量,阅读习惯不从小培养,才是妥妥的要落后。

微博评论下也有不少妈妈在求书单,可以看出危机感很足了。

3岁前如果能培养出孩子对阅读兴趣,那这个兴趣就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3-6岁之间,是培养阅读的黄金期,已经可以大量给孩子输入书本。如果6-10岁还没有阅读习惯,那这时候才来培养孩子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

因此在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件事上,越早开始越好,孩子的抵触心理越轻,越容易接受。

当孩子表现的没那么喜欢阅读时,不要将不爱阅读的标签直接贴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太怪罪自己,毕竟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也不是由亲子阅读陪伴长大的,可能还不是很懂得如何陪伴孩子去更好阅读。

请耐心地去寻找方法,积极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乐趣和方法。可以适当地找一个帮手——比如悦阅智能读书机器人。

它懂教育,更懂孩子,用各种实用有趣的功能,带给孩子有趣的智能体验,让阅读不再枯燥,让孩子更容易爱上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