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上學不簡單,孩子要面試家長要面試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現在孩子上學面試還要做簡歷,最近一個5歲孩子的簡歷還秒殺了一大堆成年人。

網友看了簡歷之後直呼這輩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了。

這份簡歷長達15頁,從男孩的家庭、性格、經歷、愛好、父母的教育觀、老師評價等多個方面展現,並附上孩子2018年的英語閱讀書單(嗯,書單就有5頁那麼長)。

五歲孩子的自我介紹,可以說是非常有條理了。

簡歷中展示了各個階段的學習量閱讀量,才五歲就能認識1500個漢字已經是很牛逼的事,不過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個五歲男孩的閱讀量:英文書年閱讀量達到500本!!

平均一天讀超過一本的英文書,即使全是繪本這個閱讀量也是很厲害了,這還是沒有包括中文書籍的!要知道現在成年人一週能夠讀一本書的也沒幾個了。

不僅如此,這個5歲的男孩在文史、藝術、數理、運動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

兩歲就已經開始學唱詩,中英文兼修,既堅持用英語閱讀寫作,也不忘鍛鍊中文的敘事能力。

人家玩遊戲也是在學習,小小年紀已經讀過各種思維邏輯的書籍,喜歡玩思維遊戲,5歲能說出“遊戲給他帶來思考快樂”這種話,我們大部分人只能說:“玩遊戲很快樂。”

也萬萬沒想到,喜歡做實驗會是一個5歲孩子的愛好……研究重力、浮力、密度、熱脹冷縮和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些可能很多人要到初中才聽到的名詞……

再回過來看看人家的興趣愛好,可以說是能歌善舞,能靜能動,能文能武……

這份簡歷正是爲孩子就讀國際學校準備的,孩子的爸媽都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並且都是高薪行業國際公司的高管。

他們還親自設計了孩子的學習課程,根據孩子能力的不斷提升增加難度。

一個5歲的孩子,要完成這麼多的學習內容,肯定也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邊上還寫着儘量“利用放學後喫飯前的垃圾時間”,等於沒有空閒玩耍的時間了。

在他簡歷裏,我們也發現這個孩子缺少了純粹的“玩”——那種無憂無慮想鬧就鬧玩耍,而不是以學習爲目的的一些智力開發遊戲。

於是網友們提出了這個質疑:

不要跟孩子強求結果

其實孩子究竟開不開心很難說,我們很難去定義開心。

不過簡歷中有一個欄目“爸媽說”,寫了父母對孩子培養方面的一些想法,可以稍微瞭解一下。

孩子的父母在設計課程時,涉及文史、數理、藝術、運動等多個方面,可以說勢在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

但他們只是想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東西,發展不同的興趣,並在其中找到真正感興趣、適合自己的事情。

而且無論是閱讀、繪畫,還是游泳、鋼琴,沒有興趣,“只嚴格在過程中,並不太追求結果”。並不需要樣樣精通,只希望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端正態度。

反觀現在很多隻看重孩子的分數、成績、名次的父母,孩子能夠擁有這樣豁達的父母也是一種幸運。這樣積極開放的環境,也不會消磨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

其實孩子感受快樂很難說得準。他玩泥巴可以玩得很開心,整天跑跑鬧鬧可以很開心,把學習當做一項遊戲去做或許也可以很開心,外出旅遊豐富見識也是開心的事。只是他們獲得快樂的形式不一樣。

超前教育不可取

不過我們並不是要像這對父母一樣給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灌輸這麼多東西,一方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必照搬其他人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這個孩子的父母有點操之過急,違背了孩子認知發展規律,基本是超前教育。

比如說認字這件事,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就提到,並不提倡孩子過早學會認字。其實孩子五六歲纔到了認字的敏感期,在此之前,是他們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過程。5歲能認1500個字確實很牛逼,但即使孩子現在纔開始認字也完全不會晚。

孩子從小到大,每個年齡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或早或晚,如果過早期待,拔苗助長,相信結果不會很樂觀。傷仲永的故事也看得不少了,我們的孩子也大多不是天才,確實沒必要太過強求提早發展。

真正在焦慮的是父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父母都身體力行竭力在做的事,有爭破腦袋的學區房,還有即使知道孩子不開心,家庭花銷大也要繼續上的補習班……

看了這份簡歷,很多父母壓力又大了,感受到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又在想着要給孩子多報哪些班,要怎樣在家庭其他方面縮減開支……

乍一看是爲了孩子好,給孩子增強競爭力,但是你其實只是將自己的焦慮轉接到孩子身上,父母的壓力大了,孩子也不見得能夠開心。

(我們也很難去定義成功)

除去忽略孩子的成長規律,超前教育不利於孩子正常成長之外,其實這對父母有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從未缺席孩子的成長

確實,我們看到這個五歲的孩子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父母已經將他的童年安排好了,甚至有點逼太過的感覺。如果僅僅是覺得這樣,那就太過忽略這對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了。

父母是國際公司的高管,工作肯定是忙碌的,不過孩子的成長,他們從未缺席過。

而且每天的2-2.5小時的陪伴還是有效陪伴!

雖然現在很多父母也瞭解到陪伴的重要性,卻也很少能夠做到有效陪伴,僅有的一點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可能也只是在玩手機或者休息,何況更多的父母因爲各種事情,根本沒辦法空出時間去陪伴孩子。

就有網友提到自己小時候儘管很有熱情去學習,對媽媽工作比較忙沒辦法陪伴感到遺憾。

長期缺少有效的親子陪伴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就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就是因爲長期缺少媽媽的陪伴,不願意對自己的媽媽敞開心扉,甚至故意疏遠她。

再多的補習班帶給孩子的好處都不及父母陪他一起玩一起學的那一點時間,可能只是一起搭個積木,或者是一起讀一本繪本,這些對孩子來說,纔是無可替代的。

抓住閱讀培養的黃金期

簡歷中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長達5頁的2018年閱讀英文閱讀書目!還在羨慕這孩子的閱讀量,覺得自己十年都沒讀這麼多書,自己還沒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還真的要有點危機感。

興趣班可以少報,但是書不能不讀,閱讀也是幫助孩子學習新的知識、開拓視野的最好途徑;閱讀習慣的養成更是終生受用的;親子閱讀也是有效陪伴的一種方式,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而且就現實情況來說,現在高考改革,加重語文和閱讀的分量,閱讀習慣不從小培養,纔是妥妥的要落後。

微博評論下也有不少媽媽在求書單,可以看出危機感很足了。

3歲前如果能培養出孩子對閱讀興趣,那這個興趣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3-6歲之間,是培養閱讀的黃金期,已經可以大量給孩子輸入書本。如果6-10歲還沒有閱讀習慣,那這時候纔來培養孩子就沒那麼容易接受了。

因此在閱讀習慣的培養這件事上,越早開始越好,孩子的牴觸心理越輕,越容易接受。

當孩子表現的沒那麼喜歡閱讀時,不要將不愛閱讀的標籤直接貼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太怪罪自己,畢竟現在很多爸爸媽媽也不是由親子閱讀陪伴長大的,可能還不是很懂得如何陪伴孩子去更好閱讀。

請耐心地去尋找方法,積極地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找到樂趣和方法。可以適當地找一個幫手——比如悅閱智能讀書機器人。

它懂教育,更懂孩子,用各種實用有趣的功能,帶給孩子有趣的智能體驗,讓閱讀不再枯燥,讓孩子更容易愛上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