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

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

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雙城記》狄更斯

這是一個流行觀念肆虐的時代,也是需要時常反思與警惕的時代。

這個時代充斥了太多的聲音。一邊,左聲道唏噓道“大衆即庸俗,小衆即高級”,另一邊,右聲道也喃喃着“流行的不一定腐朽,小衆的不一定優秀”。今天高呼“Peace and love”,明天以佛系青年自居。

隨着互聯網和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普通用戶被賦予了內容生產的權力,能夠在網絡空間中較爲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經過一番表達和交鋒之後,各式各樣的流行觀念一波波湧現。

高爾基在《意大利童話》中說:古老的世俗的枷鎖,它的鐵鏽正鏽蝕着人們的心靈,毒害着人們,使人們變得愚昧和落後。那麼,在衝出枷鎖的現代,那些打破了古老世俗的流行觀念,一定是文明和先進的嗎?或許,有些流行觀念正悄無聲息地影響着我們,也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被誤讀的“人間不值得”

“李誕原話本來是‘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加上前一句,不過一種戲謔的玩笑話,一種開解。但若只有後一句的話,卻容易被人誤解成放棄。放棄希望,因爲人間不值得;放棄愛與夢想,因爲人間不值得;放棄讓生活變得更好,因爲人間不值得。

但不是所有人都把它當成一種開解,開解的效用只適用於一部分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斷章取義地截取後半句,可能僅僅是滿足於文字帶來的一種姿態。透過這種姿態,佯裝出一種看透世事,不抱希望而看似獨立的個性。”

(採訪來源:@nik21)

前段時間李誕的那句“人間不值得”被視爲“看淡人生”的金句,網絡上討論很多。很多人看中了這一句,卻忽略了原話是“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也許也正應了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句話。

我們需要區分真的灑脫和真的喪。有的人酷酷地拋出一句“人間不值得”,在網絡上嗚呼哀哉,生活裏好喫懶做,打着“喪”的旗號,實則揮霍人生。

原本是一句寬慰的話,如果被拿來當做懈怠人生、放棄希望的擋箭牌,那就真的需要我們警惕了。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其實很消極。正義如果遲到了那還算什麼正義?憑什麼要受害者要因爲正義的遲到受委屈?

正義是不應該遲到的,遲到的正義會失去它本來的意義。

不要用‘正義會遲到,卻不會缺席’來搪塞問題,營造一幅皆大歡喜的場景。我們應該正視的是事實,而不是用正義的遲到來搪塞。我們更應該做的不是寫總結詞,而是反思我們爲什麼會做錯,而不是最後打個哈哈馬虎了事,下次依然發生同樣的事。”

(採訪來源:@goowend)

正義可能不會缺席,但正義遲到本身就是一種非正義的傷害。

當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可不可以真的走下高高在上的道德神壇,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考慮——遲到的正義,究竟是不是正義?

正如在電影《十二公民》中五號陪審員所說:“萬分之一的錯誤,那對一個當事人來說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中華田園女權”是對女權的污名化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解放”“女性獨立”“女權主義”這些觀念便登上了舞臺,這是一件好事。女權主義在國內流行也代表着國人在以一種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問題。可是到了今天,我怎麼感覺所謂的“女權主義”有些變味了呢?

最讓人感到好笑的是“女權主義”被污名化,變成了只要權利不要義務的“僞女權”,也就是所謂的“中華田園女權”。

我相信“女權主義”追求的是一種平等,是一種尊重,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打造另外一種強權社會、另一種不平等、另一種歧視。

(採訪來源:@瑪麗松)

近年來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地被人提起,人們開始關注女性權利,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工作的權利、生育自主選擇權等,這無疑是一種社會進步。

而當某些僞女權者利用女權主義並將其極端利己化之後就變成了:“男生給女生買東西是天經地義的”“聚會喫飯就應該男生花錢”“女生找對象看臉天經地義,男生找對象看臉就是直男癌”“一定要嫁給把你當女兒寵的男人”。

儘管女權主義內部理論也有紛爭,但整體的觀念基礎是明確當下不平等的本質——社會建立在以男性爲中心的父權體系之上,反抗物化、壓迫女性與父權。我們需要警惕所謂的“中華田園女權主義”並不等於真正意義上的女權主義,並不是站在真正的支持女性獨立、反抗父權壓迫的的立場。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這句話帶有娛樂性質,但仔細想想努力這個詞,在當今社會似乎逐漸變成一個貶義詞了。一些天賦稟異,或者天生有一些特長的人似乎更容易受到追捧。

就我們身邊來說,一些通過不斷努力取得好成績的人,人們往往並不會太在意,可能會認爲如果自己有他這麼努力也會取得同樣的成就。我們往往會更加崇拜那些平時看起來不那麼努力,卻取得了優異成績的人。

就我自己來說,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比如我想努力做某件事,但又不太想讓別人知道我很努力我很拼,會故意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彷彿過於努力會顯得很愚笨一樣。

其實並不應該是這樣。

努力應該被尊重。或者說,努力也是一種天賦

(採訪來源:@鯨歌)

如我們所知,“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這句話已經在大衆眼裏變成了一句調侃的話。努力是值得尊重的品質。努力被娛樂化、被調侃的趨勢是我們應該警惕的。

同時,這句話可能會錯誤地引導我們對待結果的態度,很努力意味着不問結果,也可能成爲失敗冠冕堂皇的開脫說辭,將視線轉移到“我很努力”的自我感動來。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衆》中提到:“在羣體之中,絕對不存在理性的人。羣體能夠消滅個人的獨立意識,獨立的思考能力。事實上,早在他們的獨立意識喪失之前,他們的思想與感情就已被羣體所同化”。

從衆心理不是一個新詞,流行觀念值得我們警惕。

在紛繁的信息潮流中,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件重要的事。

你對這期的話題討論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自南京大學新記者

文字 | 戴畫雨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美編 | 戴畫雨

責編 | 柳寧馨 彭雅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