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定要活得“贵”一点

文 | 江晓白

苏岑说:“女人就是要富养自己。你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不想被俗世浸透,那从现在开始,先爱上自己。”

深以为然。

当我们活得足够矜贵,人生自然足够圆满。

01

物质丰盛

知乎上有个匿名答主,讲了一个“因为穷,连爱情都守护不了”的故事。

姑娘喜欢上了学长,但很少有机会交谈。两人唯一的一次交集,发生在学长光顾姑娘打零工的咖啡屋时。但遗憾的是,学长一开口,姑娘就飞速地跑掉了。

因为,她把咖啡洒在了学长的白衬衣上,担心赔不起,只能落荒而逃,即便那是她朝思暮想的人。

女人,一定要活得“贵”一点

她说:“我也想像那些家庭富裕的女孩子一样,温柔地说出我的名字,写下我的电话,然后告诉他,衣服我赔你吧。

可是我不敢。那几百块钱一件的衣服,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我怕我一个月都要用水冲麦片过日子。”

因为穷,这场青春岁月里盛大的心动,只是姑娘一个人的初恋。让人心酸。

而生活的残酷,还不仅仅是摧毁一个梦那么简单,它能让没钱的女人,活得如同盛世蝼蚁、人世蜉蝣。

作家李筱懿在著作《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中,讲过一件真人真事。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个因工厂倒闭,赋闲在家的全职家庭主妇。

有一次,她在商场看到一款标价368元的鞋子,非常喜欢,就买下了。

结果,当她欢欢喜喜回到家,丈夫大发雷霆,原因有两个:一,一个家庭妇女,穿百八十元的地摊货就行,买368元的鞋太奢侈;二,这笔巨款在动用前竟然没有和他商量。

女人为什么不能穷?因为“女本为弱”。

她可能会因为性别遭遇不公平对待,可能会因为身体构造的脆弱,在人生跑道上,落败于任意一次关于耐力的比拼……

如果再加上物质基础薄弱,那么,她所面临的打击,则会更多。

作家毛姆早就窥探到了金钱对于人的意义,他说:

“人追求的当然不只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同理,女人赚钱,不在多少,而在于拥有自由、尊严,以及话语权:

想去瑞士看雪、想去日本赏樱?不必等待,订好机票就可以出发了;

办公室政治很无聊,勾心斗角没意思?不必忍耐,换份工作就好了;

爱人工作压力大发脾气?不必小心翼翼,告诉他你也能养家……

可以说,钱,物质,是女人最牢靠的庇所,最无可替代的依傍,有了它,女人才能对想要的说“我可以”,更能对不想要的说“不”。

这份能量和底气,是女人从容行走人间路的铠甲,千金不换。

02

精神独立

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丈夫打电话通知妻子说:“我要晚点回来,晚饭你们自己安排,不用等我。”

妻子听完,马上发出“七连问”:

你要去哪里?

能带我去吗?

是商务宴请,还是私人聚餐?

那些人我都认识吗?

吃完饭还有什么活动?

你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时还爱我吗?

这7个问题,每一个字,都在说同一句话:“我好无聊,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种女人,就是精神上的“穷人”。她没有自己的世界,就算有,那片窄小的天空,也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屋顶。

作家晚睡形容这种女人是“小螃蟹”:

“小螃蟹寄生在螺壳中,随着螺壳到处走,走到哪里,停在哪里,是由不得它来做主的。除非,它能爬出来别人的小世界,自己出去走走,它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看到什么,拥有什么,留给这个世界什么。”

那些精神上富有的女人,就不会这样以他人为中心,她有自己的志趣,不纠缠、不攀附、不依附,能独立做选择,并能为自己的所有决定负责任。

就像张幼仪那样。

徐志摩别有怀抱,执意离婚,刚刚诞下二胎的张幼仪,迅速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讲定的5000元赡养费,一分都没要;

女人,一定要活得“贵”一点

张幼仪与徐志摩合影

两年后,徐志摩另娶陆小曼,徐父徐母征求张幼仪的意见:“你反对他同陆小曼结婚吗?”

她平静地回答:“不反对。”

之后,张幼仪凭借强大的自我驱动,一路向前走。先是到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后来到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教德语,再后来,又涉足金融业,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并且,还兼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即使是零经验,即使时局动荡,她管理的银行、执掌的服装公司,都成绩裴然。

可以说,在摒弃过往之后,张幼仪以强大的自信,以不服输的精神,重新出发、振翅高飞,缔造了自己的人生。

倘若没有固若金汤的精神内核做支撑,这个生在100年前的女子,很可能折戟沉沙,绝无可能破茧成蝶。而她的后半生,无非是在失婚、失子、失志中度过,凄凄惨惨,幽幽怨怨。

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精神富裕的女人,是木棉,自我经营、自成一体、自立为王;

精神贫穷的女人,是菟丝花,靠寄生他人汲取营养,当寄主不复存在,她也只有湮灭这条路可走。

03

时间自由

作家毕淑敏在《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一文中,描摹了女人操劳忙碌的一生:

孩子还小时,女人“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用沾满肥皂的手抹头上的汗水”;

孩子渐渐大了,女人“挽着孩子,买菜做饭,熬着夜,写工作报告”;

孩子上学了,女人“陀螺似的转动在单位、家、学校、自由市场和各种各样的儿童培训班里”;

孩子大了,飞出鸽巢,然后又回来了,带回来一个更小的孩子,女人当起了“奶奶”……

就这样,女人老了,鬓藏秋霜,发有白雪,“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

读来令人心酸。

纵观周围,有的女人就是如此这般,很少在自己身上花心思、花精力,只以丈夫的满意度、孩子的笑脸,为人生的KPI。这种女人,就是“时间”上的穷人。

而有的女人,则刚好相反,比如杨澜。

作为主持人、作家、企业家、慈善家,同时兼具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杨澜是很忙碌的,但她没有身心俱疲,诀窍在于,她建立了“家庭支持系统”,每天、每周、每个月,甚至每一年,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放松自己。

女人,一定要活得“贵”一点

比如说,做做瑜伽,打打网球,或者外出旅行,这些看起来“无用”的事,让杨澜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人生经验,非常智慧。

她说:“谁也不是神仙,每天只有24小时,你一定要适时发出求救信号。”

生活中,女人揽下的事越多,留给自己的时间就越少。在日复一日中,岁月自会运用它的力量,抽走她的美貌和力量,空留下一堆皱纹,来填充黑洞。

心理学上认为,无论你是谁,你首先应该是你自己。所以,与其为别人豪掷时间,不如为自己费点心思,比如:

隔三差五,给自己煲个汤,补充一下熬夜毁掉的好气色;

三不五时,约几个闺蜜,来一场下午茶时光,说说近况,聊聊心事,让状态回到激情飞扬的少女时期;

每一天,读几页书,开阔眼界,拓展胸怀,明白世态如人民币,有正面当然也有反面,凡事不可一味幻想;

每一年,安排一次旅行,以路上的风土人情,以途中的所见所闻,为自己增添清朗和欢乐……

记得有人曾说:“学会给自己时间很重要,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其实第一个应该是爱自己。”

生活是辽阔的,如果女人懂得在一片繁芜中为自己留白,那就是爱自己的开始。

女人,一定要活得“贵”一点

04

女人这一生,幸福与否、价值几何,与外界评判、旁人期待无关,只在于自己的定义。

要想活得“贵”一点,就一定要用“高配置”,来为自己的人生“控股”:

要有点钱,这是从容行走的底气;

要能独立,这是开疆拓土的格局;

要有空闲,这是修复自我的养分。

唯有如此,才能葱绿如树、繁盛如花,既根系发达、养料充分,又活力张扬、卓尔不凡。


作者:江晓白,碧读好书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风烈酒里,执笔慰风尘。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部分图/摄图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