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學院師生作品《非遺與傳承》在世界新聞教育大會獲獎,是在將我校新聞傳播學科努力建設成世界一流學科這一目標下的成果體現。近日,世界新聞教育大會第一屆創意內容競賽(WJEC Creative Competition Award Results)獲獎結果揭曉,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師生共同製作完成的紀錄片《非遺與傳承》獲得了該次比賽學生組的卓越獎。

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消息令人痛心

大家紛紛感慨

“我還沒來得及去看看…”

關於人類文化遺產

我們如何保護與傳承?

新聞學院師生共制紀錄片《非遺與傳承》

入選世界新聞教育大會學生組卓越獎

同在巴黎,今年7月

讓中傳師生的影像講述“北京宮燈”的故事

近日,世界新聞教育大會第一屆創意內容競賽(WJEC Creative Competition Award Results)獲獎結果揭曉,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師生共同製作完成的紀錄片《非遺與傳承》獲得了該次比賽學生組的卓越獎。此次獲獎,是我校建設“雙一流”成果的重要體現。第五屆世界新聞教育大會將於7月在法國巴黎舉行,屆時,作品將在會議展演。

2017年9月21日,我校新聞傳播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公佈的全國高校學科排名榜上,我校的新聞傳播學科排名第一(與人大並列)。新聞學院師生作品《非遺與傳承》在世界新聞教育大會獲獎,是在將我校新聞傳播學科努力建設成世界一流學科這一目標下的成果體現。

新聞學院師生作品《非遺與傳承》

世界新聞教育大會(WEJC)每三年舉辦一次,大會將國際新聞教育界人士聚集在一起,通過與會者分享各自最好的教學實踐經驗,交流一流的研究論文,致力於通過更好的專業和學術教育來改善全球新聞業現狀。前四屆世界新聞教育大會分別在新加坡(2007年),南非格雷厄姆斯敦(2010年),比利時梅赫倫(2013年)和新西蘭奧克蘭(2016年)召開。

在此次世界新聞教育大會的獲獎作品《非遺與傳承》是在我校新聞學院劉堅老師的指導下,由新聞學院黃雨馨、邱莫凡、吳欣悅、楊惠涵、張旭同學共同製作完成。拍攝歷時兩個多月,跟拍了北京宮燈最年輕的傳承人--一位年近六旬的北京宮燈非遺傳人,以他的工作生活爲線索,講述目前北京宮燈面臨的傳承困境。

北京宮燈是北京久負盛名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但現在面臨傳承無人的困境。清朝末期,北京宮燈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得金牌,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宮燈是我國領導人赴美訪問的國禮;但現在北京宮燈最年輕的非遺傳人年近六旬,即將退休。

新聞學院師生跟拍北京宮燈最年輕的傳承人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逐漸成爲一個國際性問題,在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某一方面有着極高造詣的人被稱爲“活着的人類財富”。非遺傳人是文化保護的中流砥柱,他們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揚,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着改革、創新,但我們正在慢慢失去這些財富。

《非遺與傳承》紀錄片關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現狀,以北京宮燈爲小切口呈現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及社會變遷。該片從北京宮燈傳承者的工作、生活及面臨的困境等方面,表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遍面臨的傳承困境,呼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給予更多的關注與保護。

資料來源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中心

通訊員/黃雨馨

編輯/儲奕凡

責編/閻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