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顯示,國內影院建設的節奏依舊,市場規模持續放大, 2018年底中國電影銀幕突破6萬張,2019年的11個月裏,國內銀幕已經突破6.8萬張。頭部序列的影院仍然是那些早已奠定市場地位、建立品牌的影院,新影院的硬件、設施設備也許更好,但是市場環境的變化、競爭的激烈,讓新影院的上升通道減速,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新影院進入市場、融入市場、打開局面的節奏整體放緩。

文|劉嘉

編輯|如今

市場整理趨穩

大盤小幅收窄

數據顯示:11月全國放映場次924萬多場,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2.4%。放映場次數據在時下更多是一種象徵意義,有實際價值的是影院上座率,由於國內市場影院上座率不均衡,所以,放映場次指標不可較真,尤其是發行公司和製片方千萬不要被場次安排迷惑。 月度觀影人羣維持在1億人次左右,同比去年同期差距甚微。月度票房32億1000多萬元(不含電商服務費2億7197萬元),較去年同期有6.4%缺口。缺口主要是進口片影響力有所降低,去年11月,進口片《毒液:致命的守護者》曾拉出進口片歲末的一波大行情。

11月市場雖因盤整收窄,年度總數據尚算良好。截至11月底,大盤票房與去年同比還是有2.9%的增幅,觀衆人次在持平中有微增。這全拜10月檔的超常表現,10月不僅是新中國70華誕的大喜日子,也是中國電影的嘉年華,稱10月檔爲年度市場拐點,名副其實。預計2019年度票房和觀影人羣都會比2018年有小幅上揚。

院線市場,由於各院線體量不一樣,在大盤弱勢的情況下,表現不一。跌幅較小的是中等規模院線,排名第11—30位院線跌幅低於平均值,究其原因,是有幾條新晉院線對這一序列注入了新活力,無形中增加了中等規模院線的加權分。當然,院線的大格局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但是由於院線牌照的開放,引入院線市場的競爭應該會逐漸加大。

市場規模持續放大

品牌影院依然堅挺

數據顯示,國內影院建設的節奏依舊,市場規模持續放大, 2018年底中國電影銀幕突破6萬張,2019年的11個月裏,國內銀幕已經突破6.8萬張。就是說, 今年前11個月裏市場新增銀幕超過8000多張,當然也有一些影院關門,退市的影院亦不會超過10%,所以6.5萬—6.7萬張銀幕還是有的。

如此大的放映規模對市場影響是怎樣呢? 數據表明,經濟學上“二八定律”在影院市場非常明顯。頭部序列的影院仍然是那些早已奠定市場地位、建立品牌的影院,新影院的硬件、設施設備也許更好,但是市場環境的變化、競爭的激烈,讓新影院的上升通道減速,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新影院進入市場、融入市場、打開局面的節奏整體放緩。反而是在三四線城市,高大上的新影院還是有機會,一片成名,開業大吉。

影院經營的競爭更需要立足內生動力,差異化的品牌之路,個性化的服務品質都會對影院長期競爭有積極推動。在大盤走軟之際,排名越是靠前,所受影響就越小,市場份額就越大。市場經濟的排頭兵法則正在影院市場發酵,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只有建立了品牌,影院纔有可持續的動力。

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