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1月底賀歲檔開始以來,電影市場中有《兩隻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吹哨人》《天·火》《我爲你犧牲》《被光抓走的人》《誤殺》《葉問4:完結篇》(以下簡稱《葉問4》)《只有芸知道》《半個喜劇》等不同題材類型的國產影片上映,以及《勇敢者遊戲2》《冰雪奇緣2》《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利刃出鞘》《小羊肖恩2》等進口片公映。業內人士認爲,雖然像《葉問4》《只有芸知道》等影片剛剛上映一週,但近些年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影片大部分已經從賀歲檔轉戰到春節檔。

文|林琳

編輯|如今

自國家電影專資辦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上週票房約10.5億,觀影人次2800多萬,今年歲末的賀歲檔終於掀起觀影熱潮。

自11月底賀歲檔開始以來,電影市場中有《兩隻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吹哨人》《天·火》《我爲你犧牲》《被光抓走的人》《誤殺》《葉問4:完結篇》(以下簡稱《葉問4》)《只有芸知道》《半個喜劇》等不同題材類型的國產影片上映,以及《勇敢者遊戲2》《冰雪奇緣2》《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利刃出鞘》《小羊肖恩2》等進口片公映。元旦檔之前還有《特警隊》《解放·終極營救》《寵愛》等影片上映。

和往年相比,今年12月中的國產影片在題材類型上十分豐富,並且有諸多突破創新,但由於最強影片紛紛選擇在了春節檔,加上休閒娛樂方式愈發多元,及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這一檔期內的影片真正“出圈”的難度也很大,正應了有媒體選出的年度漢字——“南”。

不過這一賀歲檔,多部影片也收穫了較好的觀衆口碑,甚至有幾部扮演了“黑馬”角色,爲業界留下寶貴經驗和啓示。而對於未來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的信心,則是更大的收穫。

賀歲檔漸失“統治力”,但依舊重要

綜觀今年歲末賀歲檔,在影片的題材類型上無疑是豐富多彩的。這是採訪中幾位電影從業者的共識。12月以來,電影市場中有《兩隻老虎》《半個喜劇》這樣的傳統喜劇片;有《天·火》這樣的災難片;有《誤殺》《南方車站的聚會》等懸疑片,有愛情片《只有芸知道》,有科幻片《被光抓走的人》,有《葉問4》這樣的武俠動作片;加之幾部進口影片,這個賀歲檔的節目確實十分豐富。

在資深電影產業觀察者劉嘉看來,隨着近些年國產電影製片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原來以喜劇爲主的賀歲檔不僅在時間維度上不斷延伸,形成整個12月的“泛賀歲檔”概念,而且在題材類型上更趨於豐富;另一方面,隨着中國電影觀衆審美的提升,也倒逼中國電影人不斷嘗試和豐富作品的題材類型,以滿足市場的廣泛需求,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在題材類型豐富的同時,業內人士同時也看到賀歲檔的“統治力”有所下降,檔期內投放的國產大片數量近些年有所減少。而最直觀的就是檔期內單片票房成績有所下降。

2018年12月,雖然進口片《海王》在當年內取得了超18億的票房成績,但國產片方面,只有《無名之輩》《來電狂響》和《地球最後的夜晚》票房接近3億元。今年12月,截止到12月24日,票房最高的是《誤殺》(超過6億元)。

業內人士認爲,雖然像《葉問4》《只有芸知道》等影片剛剛上映一週,但近些年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影片大部分已經從賀歲檔轉戰到春節檔。例如在2020年春節檔將有《中國女排》《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囧媽》《急先鋒》《姜子牙》《熊出沒7》等強片公映。

對於這樣的轉變,業內人士給出了以下幾點原因。在中國電影票房吧創始人塗彪看來,多年前國家對於假期的調整,加之近些年二三四線城市影院的不斷增多和完善,都爲春節檔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優勢條件。“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在當年的春節檔上映,取得了超12億的票房,那部影片也讓業內看到了春節檔的市場潛力。此後,便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年度大片選擇在春節檔而不是賀歲檔上映。”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表示,國內的賀歲檔本無假期,在產業化初期,賀歲檔的形成有各種原因所致。“如今中國電影產業愈加成熟,大小檔期均逐步成熟,很多製片方不再視賀歲檔爲唯一重磅檔期,這是國內市場成熟的表現。”

採訪中,業內人士普遍認爲,賀歲檔讓出國內“第一大檔期”已是事實。“未來賀歲檔仍是重要檔期,只不過‘泛賀歲檔’的概念可能會淡化,迴歸到多年前以聖誕節前後爲檔期核心,功能上還是以賀歲爲主。”周星說。

喜劇片在賀歲檔的“主場優勢”不在

“賀歲喜劇,賀歲喜劇”,這“賀歲”和“喜劇”原本就不分家,在賀歲檔看一部喜劇片至今是很多國內電影觀衆的習慣。

不過,近兩年喜劇片在賀歲檔的“主場優勢”開始減弱。葛優主要的喜劇片《兩隻老虎》11月底上映,宣傳上依舊打着賀歲喜劇的概念;另外近些年的喜劇片“新貴”開心麻花也攜新作《半個喜劇》入駐賀歲檔。前者目前票房超過2億,後者預計最終票房1億多元。

ACE影城負責人劉暉表示,過去喜劇片是市場中最容易出“爆款”的類型片,尤其是在年末的賀歲檔,全家人一起去影院看一部賀歲喜劇是影院的一大宣傳點。不過,近一兩年,喜劇片在賀歲檔的熱度有所下降。

她認爲,喜劇片過去在特定檔期特別火熱,也側面反映了市場中的影片不夠豐富,產業不夠成熟。如今,喜劇已恢復到“正常”熱度,想拿高票房,主要還是看製作水平是否到位、能否觸到觀衆“笑點”。

劉暉告訴記者,《兩隻老虎》雖然有葛優、喬杉等優秀演員主演,但故事本身並沒有跟上時代,沒有反映出當下觀衆的“痛點”,因此就很難引發觀影熱潮。

塗彪則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喜劇片這兩年的市場表現:“近兩年全球經濟普遍有下行的壓力,所以相比前些年,目前的國內觀衆更傾向於選擇正能量足、故事勵志,給人以信心和鬥志的影片。” 塗彪認爲,電影作爲“精神食糧”,也要求製片方對於社會情緒有預判能力,這樣才能夠“借勢”。

藝術的歸藝術,商業的歸商業

任何產業想要有持續不斷的生命力,創新自然是重要的驅動力,電影也不例外。12月上映影片中,《被光抓走的人》和《吹哨人》在類型題材上的創新業內人士有目共睹。前者在科幻的外衣下,講述了一個人與人的關係和情感的故事。後者則是國內首次涉及“吹哨人”制度的電影。

對於創新,接受採訪的幾位業內人士都給予支持。周星認爲,從藝術上看,《被光抓走的人》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影片利用一道具有神祕色彩的光,講出了當下人的情感困境。“《被光抓走的人》開頭讓觀衆以爲是科幻片,但影片真正想講的是情感和關係的複雜性。其中涉及到了家庭成員內部的情感關係,以及朋友、社會中人與人的情感關係。影片從科幻出發,實際上是一部嚴肅的現實主義作品。”在周星看來,《被光抓走的人》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實驗性。

到12月23日,《被光抓走的人》的票房收入約7000萬。周星坦言,該片在市場中的熱度不高,但創新必然會有更大風險,創新也不能以票房成功爲最大目標。

塗彪則認爲,如果從藝術角度看,《被光抓走的人》是創作者一次大膽的嘗試,但從商品的角度看,類型化模糊是該片票房不夠理想的直接原因。“影片表面上看是科幻片,但其實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劇情片,這種類型化的模糊導致受衆定位的不清晰,也讓許多抱着看科幻片心態的觀衆不買賬。”

對於另一部電影《吹哨人》,業內人士認爲雖然影片在題材上是一次新的嘗試,但“吹哨人”畢竟離國內觀衆太遠,導致影片有些“不接地氣”,因此也就無從談起引起觀衆的共鳴。此外,對於新題材的影片,業內人士認爲加強營銷同樣關鍵,至少要讓更多的人理解影片涉及的內容是什麼。以《吹哨人》爲例,影片上映之後,很多觀衆連“吹哨人”是什麼都不清楚,甚至還有人認爲《吹哨人》是一部講述裁判的故事片。

本土化改編關鍵是注入中國情感

12月已上映的影片中,有一部影片的市場表現讓幾位業內都感到意外,那就是12天票房超6億的懸疑片《誤殺》。

《誤殺》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爲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裏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業內人士認爲,影片的市場成功除了其具有較強的商業元素外,最主要的是本土化的改編。

《誤殺》第一編劇楊薇薇告訴記者,對於《誤殺瞞天記》這樣一部成熟的懸疑片,情節上的改編空間並不大,而重點在於情感上。

周星同樣認爲,《誤殺》裏李維傑一家人之中的父女情感、母女情感、夫妻關係以及李維傑身爲男人對於家庭的責任非常中國化。“雖然影片的背景設置在國外,但就家庭內部而言,李維傑一家人的情感和千千萬萬中國普通家庭的情感無異,因此很容易引起中國觀衆的情感共鳴。”周星說。

塗彪進一步說,《誤殺》中的父親是個典型的小人物,雖然他的做法觸及了法律,但犧牲自己來保護家人的動因具有普世價值。而小人物面對壓力時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來解決問題,也是吸引觀衆的主要原因。

此外,《誤殺》的類型化清晰,用商業片的手段來講述這樣一個能夠引起普遍觀衆共情的故事,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業內人士認爲,近些年國內翻拍、改編的各類電影不在少數,想要贏得國內觀衆,需要把原有故事注入更多的中國情感。

好品質助力小衆題材撬動市場

12月中,刁亦男執導的懸疑片《南方車站的聚會》目前票房突破2億(仍在上映中)。業內人士普遍認爲該片算得上“黑馬”,因爲《南方車站的聚會》當中的懸疑元素、文藝範兒並不是針對普通觀衆,但從《白日焰火》到《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的這兩部作品票房分別超過1億元和2億元。

劉嘉和周星認爲,《南方車站的聚會》的市場成功首先在於作品本身的質量。塗彪認爲,影片的題材類型雖然小衆,但胡歌、桂綸鎂等明星的號召力亦是關鍵。而影片的創作手法也很類型化。“雖然是一部作者電影,但商業化、類型化非常明顯。”

周星還表示,《南方車站的聚會》中胡歌所飾演的角色雖然是個犯罪嫌疑人,但卻表現出了他作爲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人物更加立體、故事更加多元,情感也更加複雜。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電影市場需要多元化的作品,小衆題材也有可能取得高票房,關鍵還是看創作者如何刻畫人物和講好故事。

功夫武俠片也要有當代性

《葉問》系列的完結篇《葉問4》正在全國熱映,首周票房3.3億。該系列的第一部《葉問》上映時還是2008年,四部影片跨度達到11年之久。這其中,市場中的熱門題材和類型輪流坐莊,該系列也經歷了武俠動作片在國內市場的沉浮。

回顧該系列,業內人士普遍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除了動作戲外,周星認爲,真正讓該系列贏得市場的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甄子丹版的葉問除去詠春拳了得以外,更重要是塑造了一個‘普通人葉問’。影片中,葉問在比武場之外的一舉一動,對於朋友、妻子的情感非常生動,下了比武場,葉問就像普通的鄰居一樣。”周星表示,正是這個像極了普通人的葉問,讓《葉問》系列更加貼近觀衆。

劉嘉對此表示贊同,她認爲武俠動作片要想重現輝煌,如何讓人物和當代生活找到切合點非常重要,只有這樣人物才能接地氣,故事才能夠着地。

塗彪也提出了《葉問》系列的不足。從第一部到如今,《葉問》系列故事的內核始終是去除中國人“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如今中國在世界的位置,以及當下中國人的心態早已不是這樣。觀衆要看的是中國如何擔負起更多的國際責任。”塗彪認爲,相比之下,《紅海行動》《戰狼》系列,更符合當下觀衆的情感需求。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