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6期 目录

  资讯

  05 月度人物

  06 话题新闻

  08 新玩意儿

  10 语录|关键词

  特辑 黑胶生活

  开篇

  14 数字时代的黑胶回潮

  玩家

  18 白雪岩∣发烧是一种“病”

  28 梁源∣让黑胶的声音出现在互联网上

  38 电板鸭∣收藏黑胶是一种占有欲

  唱针之下

  44 黑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56 听黑胶时我们在听什么?

  ■ 全球最贵的黑胶唱片

  ■ 全球黑胶淘宝圣地

  ■ 设计最美的黑胶唱机

  专栏

  62 陈述 文艺电影的春天在哪里?

  64 海说 美国创意产业越来越“虚”了

  66 乐道 正在破壁三次元的虚拟偶像们

  业界

  68 学术 中美可授予专利权客体之比较

  73 活动 设计驱动美好生活

  74 观察 服务设计屹立于产业转型大潮中

  76 观察 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

  78 设计 未来智能公交车站的设计与体验

  连载

  80 宝岛随笔 “华山今论剑,创意起擂台”

  ——参访台湾文创两座高山(下)

  84 电影美学 左手是娱乐,右手是艺术

  ——揭秘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的美术创作

  创意生活

  90 新知 超强风洞/人造电子皮肤

  92 开卷有益 电影是一门“三创”的艺术

  94 电影·音乐

  96 编辑部的故事豁出去了

  卷首语 时代在变迁

  这个月初,有一件事让很多乐迷感到惋惜,那就是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吉他品牌吉布森(Gibson)申请破产保护。吉布森向特拉华州一家法院提交的破产文件显示,该公司至少负债1亿美元,最多可能达到5亿美元。其实,另一个著名的吉他品牌芬达(Fender)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吉布森和芬达在很多人眼中是英雄般的存在,因为那是摇滚乐的盛世,人们热爱吉他英雄。在那样的环境下,电吉他也受到了追捧。当时几乎每一个美国的孩子都有一个吉他英雄梦,电吉他也成为很多青少年梦想得到的礼物。

  可进入新世纪以来,摇滚乐已经辉煌不再。各种新的音乐形式层出不穷——嘻哈、电子、节奏布鲁斯……这些音乐不再需要电吉他,甚至不再需要任何乐器,只要一台电脑足矣。无论是职业音乐人还是普通乐迷,对电吉他的需求都在下降,电吉他销量的下滑最终也变得无可避免。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最近十几年来那些著名的案例——做胶卷的柯达被数码相机的洪流冲垮;手机巨头诺基亚被做消费电子的苹果打败;转眼间,卡西欧、尼康又停止了卡片相机的生产线,而打败他们的却是智能手机……那么,干掉电吉他的是什么呢?也许无法找到一个具体的对手,但肯定和近几十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电子乐制作便利性有极大关系。以前提到“门口的野蛮人”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是商业战争,是跨领域厮杀带来的意外结果。可事实上,技术的发展让“门口的野蛮人”逐渐增多,更让很多看似无关的领域“躺枪”。而这些相关或不相关的竞争,又一起推动了时代的变迁。

  商业的竞争可以找到对策,可时代的洪流是无法抵挡的。无论柯达、诺基亚,还是今天的吉布森,他们都不是败给了竞争对手,而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中,胜出者也可能要砍掉自己曾经辉煌的产品,比如苹果就不再生产曾经的明星产品iPod——智能手机时代,没人再需要一个专门的数码播放器。

  音乐形式在变迁,听音乐的形式也在变迁。从最初的黑胶唱片到后来的数字光碟(CD),再到随身数字播放设备和现如今的网络流媒体音乐,听音乐变得越来越方便。不过,在洪流中总有逆流而上的事物,比如在流媒体的大潮中,黑胶唱片却出现了连年销量上涨,以至于有人惊呼这是“黑胶复兴”。

  黑胶是不是真的会复兴不好说,但应该不会消失。原声乐器能不能重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辉煌不好说,但也应该不会消失。对于很多东西来说,永远都能够创造需求,但不见得能再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产业了,毕竟时代在变迁。(管文明)

  往期关键词

  莨绸/陈岸瑛/共享单车/老崔/民宿/

  魔兽/陈向峰/需求采集员/柯洁/蔬食经济/

  GOOD DESIGN/文创产业园区/《百鸟朝凤》

  3D剪纸/著作权/非遗/设计转型/试睡/

  微创意/死飞/唐家三少/咖啡/吕敬人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即可网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