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東華禪寺舉行了“愛國館”落成慶典暨首屆“佛教愛國思想與愛國高僧護國行跡研討會”,在研討會開幕式上,同時舉行了由“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授予東華禪寺“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基地”的授牌儀式。

開幕式後舉行了東華禪寺“佛教愛國館”剪彩儀式以及由東華禪寺與佛教在線聯合建立的“佛教愛國專題網站”開通儀式。

同日下午,在書畫院舉行“中國佛教藝術的起源與當代佛教藝術的發展專題研討會”,佛教界與藝術界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愛國館”落成剪綵,館內供奉十二高僧大德的立像及護國行跡展示。

虛雲老和尚立像及護國行跡介紹

玄奘法師立像及護國行跡介紹

隱元禪師、法顯大師、太虛大師立像及護國行跡介紹

鑑真大師、弘一大師、印光大師立像及護國行跡介紹

巨贊大師、佛日大師、圓瑛法師、九世班禪、趙補初居士立像及護國行跡介紹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主辦,“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禪宗文化研究基地”、東華禪寺承辦,中國宗教學會融媒體專業委員會、佛教在線協辦,指導單位爲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應邀出席的領導嘉賓和各領域專家學者有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趙文洪,原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主任陳紅星,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曹中建,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黃心怡院長,廣東省委統戰部民族宗教處處長姜員平,中國佛教協會副祕書長桑吉扎西,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尕藏加,吉林省佛教協會祕書長張海忠,臺灣中華佛教居士會名譽理事長、臺灣諾那華藏基金會理事長陳聲漢居士,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安迪,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禪宗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等來自政教學三界的百餘名代表,共同探討佛教愛國思想源流,追憶高僧大德護國行跡,弘揚佛教愛國護國曆史傳統。

在開幕式上,領導嘉賓與東華禪寺四衆弟子三百餘人蔘加了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

開幕式

11月18日上午的開幕式由佛教在線總幹事安虎生主持,他介紹說:東華禪寺在2008年首次舉行了升國旗儀式,萬行法師創立“信教先愛國”的思想理念形成了獨特的東華家風,而且2016年就已籌建的這座愛國館成了這次研討會的促進因緣。這次研討會旨在探討佛教感恩報恩等核心思想的脈絡,彰顯歷代高僧大德的愛國行跡,已成爲佛教界的共識和佛教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維護祖國統一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有着積極的意義和現實的作用。

趙文洪會長在開幕式上提到:廣東是佛教中國化進程中有重要意義的地方,韶關有着北伐戰爭豐富的愛國主義歷史遺產的關口,著名的戰略要地。在廣東韶關東華禪寺召開有關佛教愛國傳統的學術會議,一定能夠令我國宗教中國化取得更大的勝利。

黃心怡院長表示:愛國愛教也是與時俱進、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東華禪寺是佛教的禪宗祖庭,從落成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的理念,每年在醫療、賑災、助學、扶貧等慈善公益上捐贈的善款成千上百萬元,這些都是佛教愛國思想在東華禪寺的具體體現。……今天我們和東華禪寺共建“佛教文化研究基地”,也是爲了將我們的宗教科研工作做得更深、更實、更優,爲廣東宗教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陳紅星主任致辭:愛國是我們佛教的優良傳統,也是佛教融入中國文化不斷中國化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內容……這次會議把首屆“佛教愛國思想暨高僧大德護國行跡研討會”作爲一個主題專門進行研討,意義非常重大。

桑吉扎西祕書長表示:漢朝佛教從《仁王護國經》、《光明經》一直歌頌到今天,如果我們佛教不愛國,不爲社會服務,要我們佛教有什麼意義呢?愛國需要,愛教也需要,了脫生死更重要。但是在了脫生死之前愛國是每個僧人應該身體力行去做的一種表現。

尕藏加主任致辭:東華禪寺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又緊跟形勢發展前行,是一座很有底蘊且欣欣向榮的寺院。在萬行法師的帶領下,東華禪寺兢兢業業,致力於讓禪文化在這個新時代重新煥發它的生命力,致力於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特別是萬行法師所創建的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對國要忠誠、對佛要虔誠、對人要真誠”,在佛教本土化的轉型過程當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繼續發揮禪宗文化研究基地的重要作用,成爲當代宗教文化的探索者和實踐者,爲國家的穩定,民族的團結,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平做出更大貢獻。

東華禪寺在文化建設上的成績斐然,連續舉辦各種禪文化活動以及論壇等,以此淨化人心、回報社會,有效的挖掘禪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傳播、發展和創新。同時,開展公益慈善,在扶貧助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萬行大和尚在致辭中表示:東華禪寺建立愛國館的初衷,是感恩懷念佛門裏的祖師大德們爲法忘軀、爲國忘軀的大無畏精神和慈悲濟世的精神。藉此號召現在的僧侶和廣大信教羣衆們,學佛莫忘衆生,出家感恩政府。今天我們能夠聞到佛法,是歷代祖師的功德,能夠出家學佛是祖國的恩情。沒有祖國的繁榮與強大,便沒有佛教的興旺。

東華禪寺自復建以來就樹立了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對佛要虔誠,對國要忠誠,對人要真誠。數十年來我們一直秉持東華家風的精神和原則在建寺安僧、佈道弘法。我也希望東華家風的精神能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奉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研討會

在11月18日上午及下午的研討會上進行主旨發言和論文發表,會議由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尕藏加和佛教在線總幹事安虎生主持。

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尕藏加、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嘉木揚·凱朝、西北大學教授李海波、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韓煥忠、廣東省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教授柯可、新疆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夏濤、江蘇佛學院法界學院副院長肖海雲、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黃崑威、中國藏語系佛學院助理研究員宋筱清等3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收到30多篇論文,涵蓋“佛教護國思想源流”、“中國高僧大德愛國思想與行跡”、“基於佛教護國思想的佛法修持”、“佛教的人文關懷與社會和諧”等方面。

陳紅星主任提到十一世班禪與趙樸初的愛國情懷,以及中央領導對這些佛教界愛國者的肯定和尊重。

桑吉扎西祕書長在論壇上表述:佛教中國化不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具有當代社會的政治文化體系與佛教的社會責任感和現實意義。佛教中國化是佛教發展的基本方向,是佛教在中國存在的基本理由,也是佛教紮根於中國社會土壤的信仰心理和文化基礎。

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韓煥忠提到中國佛教中“因果論、慈悲、平等、圓融、中道等觀念,不僅非常契合當前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可以爲解決社會信仰,缺乏人爲關懷失落,環境污染嚴重等實踐性難題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

萬行大和尚在論壇主旨發言上表示:我是和尚,但也是人,是人就有國界,就有祖國,就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信教是個人行爲,愛國是公民的基本原則,愛國守法是信仰的基本前提。一個不守法的人又怎麼會愛國呢?一個不愛國的人又如何學佛?又如何普度衆生呢?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太平年代的中國,一個欣欣向榮的中國,一個信仰自由的中國,這是何等的福報、何等的幸運啊!我們應該珍惜祖國的今天,感恩祖國的今天,更加應該維護祖國的明天。

有人說和尚出家了,就沒有家了,爲什麼還要執意愛國?一個不要家庭的人還會愛國嗎?和尚只是出了俗家,又入了寺院,寺院就是和尚的小家庭,祖國是和尚的大家庭,沒有祖國大家庭的穩定與富強何來寺院小家庭的幸福。和尚只是出家而並非出國,即便是出國了,我還是中國和尚。

作爲一座千年的禪宗古剎,作爲“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禪宗文化研究基地”和“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基地”,東華禪寺肩負着弘法利生、傳承禪宗思想文化、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次研討會重點在於探討佛教歷史以來所倡導的愛國理念,以及歷代高僧大德與佛門弟子的愛國精神和護國事蹟,希望藉此讓更多人瞭解佛教愛國護國的精神,並願廣大佛弟子身體力行地去發揚並踐行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濟世精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