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楊維清教授團隊的青年教師鄧維禮和研究生楊濤,在國際期刊《Nano Energy》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影響因子13.12),利用靜電紡絲技術構建了一種基於獨特豇豆結構CPZNs的柔性自供電壓電傳感器(PES),定量測量了其彎曲角度,併成功演示了PES在iHMI手勢遠程控制中的應用。

由於混合PVDF/ZnO的協同壓電效應和聚合物的柔韌性,該PES表現出優異的彎曲靈敏度(4.4mV deg-1),角度範圍從44°到122°,快速響應時間爲76ms,並且具有良好的機械穩定性。此外,PES可在彎曲和按壓模式下工作,顯示0.33 V kPa-1的超高壓力靈敏度,響應時間爲16 ms。當集成在iHMI中時,PES可以在不同的曲面上適應性地覆蓋,展示精確的彎曲角度記錄和快速識別,以實現智能化人機交互

在此基礎上,通過與人手同步動作的方式成功實現了機器人手的遠程控制應用這種基於CPZNs的自供電PES在結構和基本機制上是獨特的,並且在iHMI中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相關研究成果以“Cowpea-structured PVDF/ZnO Nanofibers Based Flexible Self-powered Piezoelectric Bending Motion Sensor Towards Remote Control of Gestures”發表於Nano Energy期刊上,鄧維禮和楊濤爲共同一作。

圖1. 基於CPZN的自供電PES的結構設計。(a) 應用於iHMI領域的開發智能傳感器示意圖。(b) 裝置,(c) NFs薄膜和(d) 單跟NF的示意圖。(e) 彎曲模式下傳感器的照片。(f)NF的SEM圖像。(g) 單跟NF的TEM圖像。(h) FEM模擬的結果。(i) 基於PES的機器人手遙控器的應用。

交互式人機界面(iHMI)使人類能夠控制硬件和收集反饋信息,是

人與機器之間的橋樑

近幾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迅速的發展。

在iHMI中,柔性壓力傳感器和彎曲角度傳感器被認爲是機器人和手勢識別等應用中最重要的部件。當這些傳感器集成到iHMI中,模擬人類皮膚的綜合特性時,它們需要被一致地覆蓋在人體上,甚至需要集成類皮膚電池或自持續電源。然而,傳統的基於壓電PZT和AlN的壓力傳感器由於製造溫度高、固有的脆性難以實現彎曲測量,與柔性襯底不兼容。聚合物基壓電傳感器,如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靈活性,但它們具有低靈敏度,以及壓電性能差。

目前關於彎曲檢測的報道多爲定性測量,僅判斷是否存在彎曲,但對彎曲角度的定量檢測較少。因此,在iHMI中實現具有自驅動能力的彎曲角度的定量測量仍然是一個

很大的挑戰

圖2. PES的CPZN的表徵。(a) PVDF/ZnO柔性傳感器製造過程。PVDF/ZnO中 ZnO含量爲(b)0wt%,(c) 1wt%,(d) 3wt%,(e) PVDF/ZnO 5wt%的SEM圖像。(f) PVDF/ZnO NFs的元素分佈圖。(g) PVDF/ZnO NF的XRD圖。(h) PVDF/ZnO NFs的拉曼光譜。(i) PVDF/ZnO NF的FTIR光譜。

圖3. 設計的PES的電氣特性。(a) 壓力模型下PES的測量示意圖。0.35 N ~ 8.75 N不同力下PES的開路電壓(b)和短路電流(c)的關係。(d) 不同作用力下一週期開路電壓的放大圖。(e) 壓力模型中PES的升降次數。(f) 壓力爲4.67 kPa的重複加壓/減壓條件下的PES在5000次循環下的力學耐久性試驗。(g) 顯示彎曲模型下PES測量的示意圖。不同的角度(φ)範圍從122°到44°,PES的開路電壓(h) 和短路電流 (i) 關係。(j) 不同角度下增加開路電壓。(k) 彎曲模型中的PES的上升/下降時間。(l) 角度爲97°持續5000次循環重複彎曲/不彎曲條件下,PES的機械耐久性試驗。

圖4. 設計的PES在iHMI中的應用。(a) 檢測PES握把力量的照片。(b) 不同握把強度下PES的短路電流輸出。(c) 放置在書中的PES檢測開/合書角度的照片。(d) PES在關閉階段(紅色區域)和開啓階段的短路電流輸出(藍色區域)。(e) 一種人機遙控系統示意圖,採用幾個簡單的電氣模塊實現手勢遠程控制。(F) 基於PES的手勢遠程控制的應用。

綜上所述,研究者通過電紡絲的方法成功地製備了豇豆結構的PVDF/ZnO納米纖維,並展示了其作爲柔性自供電壓電傳感器用於壓力傳感和彎曲運動監測的應用。所製備的PES既可以在壓力又可以在彎曲條件下不需要外部電源的情況下工作,並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高靈敏度。通過無線傳輸脈衝信號從人類手指到機器人手掌,進一步成功實現自供電的實時手勢遠程控制系統。更重要的是,PES的優異性能使其很容易地集成到測量系統中,爲iHMI的物理信號監測、手勢傳感等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潛力。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18.10.049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黃德明

本期編輯:交大新媒體中心  安然

往期聚“交”:

你看!輸入法裏都是愛交大的印記

神奇動物在哪裏?在交大!

談着戀愛修學分?西南交大有一門選修課火了!

什麼?珠峯冰山的垃圾竟然“漂流”到了交大……

西南交大四位老師亮相央視,演繹美聲版《成都》!

交大一分鐘

打翻了調色盤,交大更美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