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

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上里镇的石虾子密林中,泉涌处有一水潭,潭底巨石上镌有龙马浮雕。潮歇时潭水平静如镜,潮来时,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顷刻间石刻龙嘴、龙腮处泉水外涌,洞中似抛珠溅玉,呼呼有声。

当泉水一节一节下跃,巨石上镌刻的龙露出腰身时,池中便渐渐传来“啼嗒啼嗒”的马蹄声。马蹄声由远至近,由慢到快,清脆广阔,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白马龙泉潮圣井”,“灵泉白马嘶芳草”。

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隙泉之一,因起潮落潮潮均能听见马蹄的声音而得名。

白马泉所在地,历史上的佛教圣地,该泉原名“龙渊”,仅是一滩水。相传唐僧西去取经分南、北两路,南路曾经过白马泉。唐僧进庙膜拜,白龙马等候于寺外,因口渴饮用泉水。

此泉水与东海相连,见龙马便涨潮朝拜。当地僧人见状倍感神奇怪,唐僧一行离开后,立即围泉水建池,原为解决生活用水,后住持高僧得菩萨点化,得知原委,将“龙渊”奉为圣泉,并改名“白马泉”。现白马寺内香炉上,仍雕刻有以唐僧取经为主题的浮雕装饰。

就泉水涌动时如马奔驰,马蹄声阵阵。地质专家说,白马泉属恒温间歇泉,它的形成与济南的趵突泉同理。

白马泉地处山林之间,山区雨水渗入地下,沿暗缝形成地下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于下部岩石裂口处溢出,形成自流水涌泉。

由于承压面积小,加以石灰岩地层的底部渗漏,因而供水不足,不能如趵突泉那样不停涌出,只能时涌时停成间歇泉。由于泉水来自地下,不受地面气温影响,因而泉水能保持恒温。

至于涌泉后的马蹄声,则是地下承压水构造熔铸不均而成大小不同的地下水潭和管缝。当水潭积满从管缝冒出,如满罐盈水从小口急涌而出,出现“咯咚”之声,类似马蹄击地。而“泉出白马,来往田间”之说,则纯为雾气变化形状的附会,不足为奇。

与繁华的江南古镇相比,或者与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乡间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著名,不象周庄或者阆中那样的游人如织,尽可以在一派川西民居风格的寂静中徜徉,在山水掩映中的田园里出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