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丝绸之路,你可能吃不到这些美食】两千多年前,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古道诞生。此后,各种对中原来说新奇不已的水果、蔬菜等食物,源不断地输入,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一带一路”是贸易路,也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传播之路!吃货们往下看!!看看哪些你爱不释手的美食,得感谢丝绸之路!

一 【葡萄】

原产地为黑海到地中海一带,我国的欧亚种葡萄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由出使西域的汉使从大宛国带来的。

大宛国在今中亚塔什干地区,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宝马闻名。

二 【石榴】

石榴产自石国或安石国,故名安石榴或石榴。石国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一带。

安石即安息,国土曾跨越现在的伊朗至阿富汗一带,其树多瘤,故选榴字为其名,在中国的古诗文中,石榴也写作“若榴”。

三 【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张骞出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核桃耐储存,营养高,被称为“长寿果”,其性甘、平、温补,是制作糕点糖果的重要原料。

四 【甘蓝】

甘蓝最初是欧洲植物,通过西域、吐蕃、河西走廊的通到流传到唐朝。

甘蓝菜富含甲硫丁氨酸,常见于甘蓝菜、莴苣、苜蓿芽。等绿色植物中,此成分可能帮助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五 【香菜】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又称胡荽。《本草纲目》云: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

六 【黄瓜】

黄瓜又名胡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据《本草纲目》载:“张骞出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东晋时更名“黄瓜”。

七 【苜蓿】

原产于伊朗高原,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苜蓿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苜蓿芽营养成分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且仅有很少的糖类,热量非常低,是一种上佳的高纤维低热量食物。

八 【茄子】

原产自东南亚和印度,汉代传入中国,晋代开始普遍种植,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齐民要术》。

九 【芝麻】

芝麻,又名脂麻、胡麻,原产自非洲,后入印度和中亚,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称由张骞通西域之时带入内地。

常吃芝麻,可使皮肤保持柔嫩、细致和光滑。芝麻能滑肠治疗便秘,并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十 【扁豆】

原产于印度等国,大约在汉晋之间引入中国。

扁豆嫩荚作蔬食,有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效,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十一 【开心果】

学名阿月浑子,原产于伊朗和亚洲西部,唐朝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阿月浑子的果实是波斯和中亚人常见的食品。

开心果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助于机体排毒。

十二 【菠菜】

又叫菠薐菜、波斯草、赤根菜,美称“鹦鹉菜”,鲁迅笔下叫“红嘴绿鹦哥”。

菠菜原产亚洲西部的波斯,唐朝时传入中国。《唐会要》里有明确记载:太宗时,泥婆罗国献菠薐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

糖尿病、夜盲症患者及皮肤粗糙、过敏、松弛者适宜食用。

十三 【胡萝卜】

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后传入西域,再传入敦煌及中原。一般认为是元代从伊朗传入的。《本草纲目》说: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

实际上中国在宋代已经有之,只不过缺少引种的相关记载,有从海路传入东南地区的可能性。

十四 【西瓜】

习惯原产地在非洲热带干旱沙漠地带,后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回纥,引种到中国内地。

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

十五 【莴苣】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隋唐时引入。

莴苣含有较多的烟酸。烟酸是胰岛素的激活剂,糖尿病人经常吃些莴苣,可改善糖的代谢功能。同时钾离子含量丰富,是钠盐含量的27倍,有利于调节体内盐的平衡。

十六 【丝瓜】

又名蛮瓜、菜瓜、天罗絮、布瓜、天丝瓜等。原产印度,唐末传入中国,明代时已普遍栽种。

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美人水”之称。

十七 【大蒜】

大蒜进入中国人的厨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

中国的大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

但是,大蒜却也是一个“舶来品”。它原产于欧洲南部及中亚地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将大蒜带回中国,因古代对西域称“胡”,故大蒜又名胡蒜。

看着这些餐桌上常见的菜肴,您是否对于“一带一路”的概念有了别样的理解和感受?

更多内容,可关注【安渤资讯】微信公众号,这里有最全面、最生活的一带一路内容详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