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的暮冬。村中一富戶人家,數位工匠上山造墓穴。突然,從地下傳出金屬碰撞硬物的沉悶聲,一位粗通文墨的工匠,他跳入穴坑將石板取出,用手撫去溼泥。一列列豎排的文字映出眼簾,“是塊碑”,他說了一聲。

當地名紳陳錫琛,敏銳觸感此碑來歷不凡。收購了後來被稱爲“晉朱曼妻薛買地宅券”的這塊碑。

此券爲石質,刻於東晉鹹康四年(338年),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出土於溫州市平陽縣(今蒼南縣)雲巖鄉鯨頭村,現藏於溫州博物館。石高30釐米,寬17.2釐米,厚8.5釐米。共8行,每行14字,共106字。由於六朝禁碑,所以此券尤爲珍貴。且爲篆書,對了解此時期浙江篆書風貌極其重要。陸維釗有跋雲:“此券後於楊紹買冢地莂五十四年。浙中少漢晉石刻。雖小品,亦可貴也。……

此刻書似《天發神讖》,而刻手則不工。”王靖憲認爲此券“篆書呈方勢,鐫刻比較草率隨意,書體和《天發神讖碑》有相同之處,可能這是漢魏江南地域篆書風格的特點之一,它一直影響到東晉。”此時期浙江地區篆隸書跡除此之外,尚存於一些磚銘中。紹興近有體貌酷似《天發神讖碑》的磚銘出土。

此拓本爲姜東舒舊藏並題簽,上有沙孟海、方介堪、陸維釗、姜東舒、韓登安、胡士瑩、朱孔陽、劉慎旃等十一家題跋,遍佈滿紙,蔚爲壯觀。

“朱曼妻薛氏買地券”刻於東晉鹹康四年(338),長方形,縱30釐米,橫17.2釐米,厚8.5釐米。石質粗松,色灰黑,已斷裂。石面陰刻篆書文字106字,共8行,前7行每行14字,最後一行8字。格線粗細不勻,刻得較爲草率。券文如下:

晉鹹康四年二月壬子朔四日乙卯,吳故舍人立節都尉晉陵丹徒朱曼故妻薛,從天買地,從地買宅,東極甲乙,南極丙丁,西極庚辛,北極壬癸,中極戊己,上極天,下極泉,直錢二百萬,即日交畢。有志薛地,當詣天帝;有志薛宅,當詣土伯。任知者:東王公、西王聖母。如天帝律令。司(司,“合同”二字並寫的半截字)。

此碑還有一顯著的特色就是書法藝術。魏晉以來因禁碑嚴厲,故至今傳世爲少。這也給書法史演變發展研究帶了斷層。本來晉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鼎盛之時,而買地券篆中帶隸意,字體方折,筆畫或單刀刻成,剛好補上從篆書過渡到隸書的空白,故是一件難得的晉代書法刻石。

後經羅振玉、方介堪、劉紹寬、郭沫若等研究,其書法,以篆爲體,參以籀文,單刀陰刻,結體方整,骨肉亭勻,波磔分明,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更爲可貴的是,它是目前國內僅存的東晉篆書碑刻。

“篆文寫法,有參用大篆,也有從簡體,用筆很像《天發神讖碑》。其字體結構,已經是由繁複轉到簡省,筆調與《禆國山碑》很相似,刻法亦生動有神,可與秦故莽量相媲美。晉代對碑文禁得很嚴,石刻傳世不多,刻的字體不是正書,便是隸體,從沒有發現篆字的晉碑,可說是我國曆史上僅有的晉代石刻遺文,是值得重視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