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 揚

龍馬山臥佛景區位於潼南區南部,距臥佛場鎮5.3公里,距潼南城區40公里,因山形似龍似馬,山脈逶迤高大,四周山川空谷,開闊而幽遠。遠觀若龍躍丘波,駿馬憩息於地而得名。

龍馬山摩巖造像羣於1983年在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它是一顆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明珠,是中國石刻的一枝奇葩,其建造年代之晚,規模之大,極爲罕見,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藝術價值和開發價值。1987年重慶市政府公佈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潼南縣政府批准的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寺廟,1998年正式更名爲潼南臥佛寺。

龍馬山臥佛位於潼南區臥佛鎮西北四公里的龍馬山太陽坡北麓,棲居龍馬山巔,爲釋迦牟尼涅槃造像,由馮炳山、馮松柏父子開鑿而成,始鑿於1930年,完成於1932年,爲我國建造年代較晚的巨型石刻臥佛。其佛長36米,頭長9米,面闊5.4米,胸寬7.5米,手掌長2.54米,比大足石刻臥佛還要長4米,他半身裸露側臥,凝眸半閉,似睡非睡,神態莊嚴肅穆,令人望而起敬,其頭枕蓮臺,爲九龍所託,龍口清泉流尚,終年不涸。

佛身兩側有100餘尊護法神和弟子那肅然侍立,聆聽佛誨,神情自若,形成以臥佛爲中心的石刻雕塑羣。整個造像羣構思奇特,場面宏偉,佈局嚴謹,工藝精美,堪稱我國佛教文化的燦爛明珠,石刻藝術中的璀璨瑰寶。

潼南臺 李 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