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企業在運營中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因此,對外融資就成爲了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渠道。對外融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向銀行貸款,比如向其他企業拆解,當然也有很多企業選擇向個人借款。那麼企業向個人借款是否合法,財稅方面又該進行怎樣的處理呢?

個人借款的合同簽訂

一般來說,企業所需要的款項較爲巨大,所以企業向個人借款,可不像我們平日裏打個借條就可以順利完成的。爲了明確債權債務關係和方便審查,合同簽訂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流程。合同簽訂需要嚴謹,除了明確借款期限和借款利息外,借款合同中還必須註明借款的用途必須是用於公司正常經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企業與個人借貸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這也是利息費用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最基本前提。

個人借款的合法性

《關於審理借貸案件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也就是說,在國家規定範圍內,個人借款是可以適當提高利率的。這也變相的說明了國家對於企業向個人借款的情況,是給予支持的。

個人借款的稅務問題

只要是取得收益,必然避免不了納稅問題。《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借款所獲得的利息,應當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爲20%。這就說明了個人借款給非金融企業,其取得的利息性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借款的賬務處理

一旦企業向個人進行融資,企業需要將之確認爲債務。在這裏需要注意一點,我們所說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主要是指企業向金融機構融資纔用到的科目。而企業向個人融資,我們一般記爲“其他應付款”,以此來處理。一般情況下,整個賬務分爲三部分:

1.企業向個人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個人借款

2.企業向個人還款時:

借:其他應付款——個人借款

貸:銀行存款

3.這裏需要注意一下,企業向借款人支付利息時,需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其處理爲:

借:財務費用——借款利息

貸:銀行存款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稅

最後小編想提醒大家,我們在處理賬務時,一定要清晰每個科目所應用的範圍,切不可張冠李戴。不然等到結賬後才發現錯誤,會造成大量時間的浪費,從而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在這裏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免費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教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