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是國考行測中的一個“紙老虎”,未接觸的考生,往往談之色變,但是相信經過系統學習之後,同學們一定會認爲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甚至有些人還會覺得它非常簡單,臨近國考,中公教育專家重新對資料分析應試要點進行梳理,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

一、應試策略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要想攻克資料分析,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應對策略,首先要“知己”通過前段時間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對自我有了清晰的認知,不同的基礎必然要有不同的應試方式。其次我們要“知彼”也就是要了解資料分析的出題方式,以及難易分佈情況。明確了這兩點以後我們就來具體說說該怎麼去做,對於基礎好的學員,完全可以都做但是在做的時候一定要有時間觀念,不能因小失大,時間大概控制在25-30分鐘爲宜。對於基礎不好的學員,要知道資料分析的前三道題相對簡單,可以都做,但是第四題和第五題(尤其是第五題)難度會有顯著地提高,對於這兩道題目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性放棄,提高應試時間的性價比。

二、如何審題

審題是資料分析的一大要點,很多題目往往通過審題就可以快速確定該用什麼方式去做,短短的題幹往往蘊含着大量的信息:

例:2015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比上年增長多少億元?

A、4024億元 B、4348億元 C、4584億元 D、4605億元

中公解析:拿此題爲例來教給大家如何審題,審題我們要學會看“兩頭”和看“中間”。首先是開頭,資料分析的開頭往往就是時間,而時間能夠幫助我們確定這道題目到底求的是現期值還是基期值。其次是結尾,比如這道題目,結尾是增長多少億元那麼我們就知道有增長、有單位必定求的是增長量,最後我們要看中間,“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定位關鍵詞。

三、如何做到公式地活學活用

記公式是我們在學習資料分析時不可避免的難題,但是其實資料分析的公式常用的不過二十幾個,用心去背,有半個小時足矣。然而有些考生依然會覺得非常複雜,考試的時候面對題目束手無策,究其原因,主要是記的都是“死”公式,而不會活學活用。如何能做到起“死”回生?那就需要同學們在記公式的時候不光要記得公式的構成,更要記得公式的問法,也就是題幹中如何去問,纔會用到這個公式,拿我們同學最熟悉的增長量和增長率的公式舉例如下:

我們都知道,增長量=現期值-基期值 但是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如何去問纔是問的增長量

比如:

1、增長了多少億噸?

2、增加了多少?

3、增加了多少萬元?

我們還應該知道題幹中怎麼問纔是求的增長率比如:

1、增幅是多少?

2、增長率是多少?

3、增速是多少?

4、增長了百分之幾?

當然,關於資料分析還有很多小方法和小技巧想跟大家分享,但是限於時間和篇幅,在這裏就不能詳細去說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報名參加我們國考的相關班次,相信在這裏大家一定能夠得到很大地提升。

南京中公教育(njzhonggong)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