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哪兒啊?故宮!新的故宮,故宮,上新了!”——《上新了·故宮》MV

這首歌最近有木有刷爆你們的朋友圈?被朋友強烈推薦了好幾次,我終是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好奇心,打開了這個節目......

當然了,作爲一個稱職的家居小編,我自然不能光顧着欣賞週一圍、鄧倫小哥哥啦,畢竟如此一個精美細緻的建築就擺在我的眼前,哪有不心動之理?不過誰注意到故宮琉璃瓦的特殊之處:琉璃瓦的屋頂上爲什麼都有一排這樣凸起來的小圓點呢?

以前我怎麼沒見到其他建築的屋頂上有這個小玩意?事實證明,很多地方都沒有,那麼爲啥故宮的每座宮殿的屋頂上都會有它,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我還是乖乖去查一下資料吧~

故宮屋頂上的這個小圓點,仔細看其實是凸起來的,叫釘帽或瓦釘帽,是不是很像一個個小饅頭(原諒一個喫貨小編)。它的作用很大,多加個“帽子”就能能保證瓦幾百年不掉下來。防止瓦片脫落砸到行人,搞了半天其實是古人的一種安全防護措施。

另外這種瓦釘帽裏面有灰泥,它可以和釘子固定在一起,這樣也算是可以避免屋頂瓦筒上的釘子不會生鏽。這種瓦釘帽的裝飾性也還不錯,你們沒覺得加上它之後,故宮的屋頂看上去更加恢弘美觀了嗎?

我們都清楚古建築大多都木頭結構,而屋檐最前端的瓦片很容易就會掉落,所以工人必須用瓦釘來進行固定,不至於它會被大風吹落砸到人。而瓦釘帽的的材質通常都是和瓦的材質相同,像故宮用的自然就是琉璃瓦咯!

在瓦上釘釘子本來是件普通的事情,但是時間長了,人們的審美觀自然也就發生了改變,難看的瓦釘上面自然要進行一番裝飾,通俗來說就是釘帽,不得不說古人在這些小細節方面還是很講究的。

其實瓦頂帽可以說是很多古建築上都有的特徵,甚至還有設計成小動物的形狀,不僅好看而且吉利,當然了,我也很佩服古人的細緻和智慧,連釘子都不放過,還能保證瓦片幾百年不脫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