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菩薩,簡稱文殊菩薩,象徵着大智慧。

文殊師利菩薩是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因其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其爲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曾發下十大願,普度衆生。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中記載了文殊菩薩的十大願,

這十大願分別是:

一者大願∶若有一切衆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慾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四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溼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迴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衆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歷數算計、工巧博易、世典文筆、歌詠贊嘆、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受,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衆生,毀謗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若有衆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衆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衆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衆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殺生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衆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象,令他佈施,修立福佑,遍於法界,迴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黎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若有衆生,廣造諸惡,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豬狗、牛羊象馬、奴婢僕從,償他宿債,累劫賠命,還他偷盜,無有休息。我於五道,從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喑啞,最下乞人,於一切衆生衆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有衆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污埿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鬥亂、縱恣貪嗔、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謾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若有衆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衆生心識體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