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夏奕-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

來源:腫瘤資訊

腫瘤百科電臺

本期電臺主播

科普文字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慢淋,常發生於老年人羣,它的特點就是“慢”!它的病程可能長達幾十年,甚至伴隨終生。關於慢淋的預後,有一個著名的“三分之一”理論——三分之一的慢淋患者終生不需要治療,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後並不需要立刻治療,只有最後這三分之一的患者一經診斷就需要治療。

過早的治療干預不僅不改善慢淋的預後,甚至有加速腫瘤細胞耐藥的風險。那麼,到底何時開始治療才最爲妥當呢?

慢淋的治療指徵包括涉及4個方面的異常:血常規、體檢、症狀和伴隨疾病。

第一是血常規的異常:血紅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9/L,或者在淋巴細胞已達30×109/L的基礎上,倍增時間<6個月或2個月內增加超過50%,這些都是需要開始治療的信號;

第二是體格檢查的異常:首先關注淋巴結,如果淋巴結直徑超過10cm或引起了肢體水腫、疼痛等症狀,就需要治療;此外還有脾臟,脾大超過左肋下緣6cm或導致嚴重的腹脹、腹痛,也是治療指徵;

第三是症狀方面的異常:6個月內無誘因體重下降超過10%;或出現嚴重疲乏,不能工作;在無感染證據的情況下發熱>38℃,超過2周;或夜間盜汗>1個月,也需要及時治療;

第四是慢淋繼發的自身免疫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在糖皮質激素療效不佳的情況下,也需考慮進行正規化學免疫治療。

所以,對於大多數慢淋患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平心態,積極監測病情,不能過度醫療,也不能諱疾忌醫。每3-6個月複查一次血常規,睡覺前或者洗澡時給自己做個體檢,客觀、理性地看待身體的異常,一旦發現可疑的治療指徵,就儘快至血液科就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