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龍南發佈」可快速關注

---------以上爲廣告---------

龍南即將有重磅事件發生!

12月8日—9日

龍南第二屆旅遊文化節將舉行

屆時,全國目光都將聚焦龍南

其實,之前“龍南發佈”就透露了

關於龍南第二屆旅遊文化節的消息

▼▼▼

小夥伴們看到都激動的不行

到現在,距離開幕只剩18天

作爲本屆最具龍南歷史文化底蘊

和最具客家元素的參觀點

莫過於龍南縣博物館

自今年5月份開館並免費向市民開放以來,縣博物館就每天絡繹不絕。爲迎接第二屆旅遊文化節,目前正在閉館升級改造,並將於12月8日重新開館。

欲知其新容顏

請隨記者的腳步

一同前去先睹爲快!

龍南縣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個以客家圍屋爲主題的博物館。位於縣文化藝術中心西北區,依次設有歷史廳、圍屋廳、技藝廳、民俗廳等4個主題展廳,通過聲、光、電等現代展覽技術,再現了龍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遺韻。

序廳

01

記者隨着縣博物館講解員一起走進了博物館的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金銅色的主題浮雕,浮雕上,客家圍屋、南武當山、王陽明、划龍舟等融合了龍南衆多的代表性元素展現着龍南的山川秀麗、人傑地靈。

序廳裏,金銅色的浮雕融合了客家圍屋、南武當山、王陽明等龍南衆多的代表性元素。

講解員向青少年講解牌匾文化。

青少年在閱覽龍南縣情。

歷史廳

02

跨過序廳兩邊的仿關西新圍的東門外型仿古建造的門洞,進入了“客家腹地 篳路藍縷”的歷史廳。

館藏文物。

在歷史廳,我們看到了隋唐五代時期的文物、唐代象蓮窯遺址、第三批縣級文物蛇子嵊崬古驛道、第六批省級文物羅壩塔,還有城牆磚等等,沿着歷史的長河,細數龍南的古往今來,體會着客家人的艱辛與堅韌。

歷史廳展示龍南歷史名人和各類傑出人才畫像。

龍南自古重文興教,代有人才。歷史廳還展示了唐國忠、鍾伷、徐思莊、王升、葉萬碧、王勳年、賴遠明、鍾義信等龍南歷史名人。

歷史廳裏,蘇區歷史展示館。

龍南縣是贛粵邊三年游擊戰爭中心地區重要組成部分,現存上中坪革命根據地、至今保存完好的煙園圍紅軍標語、“東南工合”龍南指導站等紅色革命遺蹟。

經過千年發展,現在龍南已成爲贛粵邊境特色產業新城,贛粵邊際集散中心,世界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和以客家文化爲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

圍屋廳

03

博物館最具特色、最核心的部分,莫屬“東方古堡、圍屋之鄉”圍屋廳。

圍屋廳照壁。

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照壁。照壁在建築格局中起到隔斷作用,以營造莊重的氛圍,這是圍屋廳的形象牆。

廳內牆上,掛着贛南圍屋遺存的介紹:贛南圍屋現存536座,其中龍南數量最多,有376座,佔了總數的70%。2012年,以龍南爲代表的贛南圍屋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龍南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圍屋之鄉、世界圍屋之都。牆壁上還掛着一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擁有圍屋最多的縣”的牌照。

圍屋模型。

廳內,立體浮雕下面的是互動電子沙盤——圍屋地圖,分佈着龍南縣境內的376座圍屋,遍佈全縣各個鄉鎮,楊村鎮有最多圍屋。展廳裏,就展示了26座不同鄉鎮的風格迥異的客家圍屋。

其中2座是國保單位:關西新圍和燕翼圍。

關西新圍模型。

燕翼圍模型。

技藝廳

04

隨後,記者一行進入的是“雕樑繡戶 固若金湯”的技藝廳。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是龍南第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技藝廳主要包括視頻演示和場景再現兩個部分。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

其一是牆體營造技藝的藝術場景,分別展示了3種不同的建造工藝:金包銀砌築工藝、河卵石石灰砌築和三合土砌築工藝。

其二是祠堂營造技藝的藝術場景,房梁、瓦面從無到有的漸變,復原了祠堂的建造過程。這是木匠對木材進行加工的場景,兩個場景串連起來,可以讓人直觀地感受搭建祠堂的工序。

匠人對木材進行加工。

視頻演示有《圍屋防護》幻影成像,裏面是燕圍翼的剖面,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將拍攝的影像投射到模型中,演示客家人抵禦匪患的場面,時長8分鐘。

VR體驗區設計圖。

亮點預告:最令人大開眼界的是VR體驗區,這裏用虛擬現實技術全方位展示圍屋的構造和圍屋人家的民俗民風。第二屆旅遊文化節召開後,這裏將成爲遊客最熱衷體驗的項目。

民俗廳

05

“歌聲笑聲滿山坳喲,捱幸福哇,捱生活呀樂心哪窩喲……”一陣悠揚的歌聲,把我們引入了“客家遺風 非遺寶庫”民俗廳。

客家妹子唱山歌的場景。

映入大家眼簾的是客家妹子唱龍南客家山歌的場景。龍南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山野間即興唱出的原汁原味的民歌,被譽爲天籟之音,是客家文學的明珠。2011年8月,江西省文化廳正式命名龍南縣爲“客家山歌之鄉”。

再往前,記者看到龍南百姓從小喫到大的龍南小喫鳳眼珍珠、客家釀豆腐、捶魚的製作場景,這三道龍南傳統名菜深受客家人的歡迎,成爲客家菜的典型代表,更是逢年過節的必備主菜。

鳳眼珍珠製作場景。

俗話說“美食總有美酒配”,接下來向大家展示的是龍南獨特的美酒——楊村米酒的製作場景。此外,還有以藍、黑、白色爲主客家服飾展示。

客家米酒製作場景。

此外,還有以藍、黑、白色爲主客家服飾展示。

客家服飾展示。

亮點預告:最令人好奇的,莫過於爲本屆旅遊文化節特意打造的板凳龍,凳子做的龍身,這是一種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

旁邊一條用稻穀顏色的黃布等紮成的龍,其名爲黃龍。在客家地區,舞黃龍活動一般從年初一開始,至元宵節結束。除春節期間外,客家龍南人遇到喜事,也會請黃龍表演,以增加喜慶氣氛。

還有照壁展示的是正在申報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太平堡龍船會的場景。

一個“篾匠”的師傅正在編制竹籮吸引了記者的眼球,竹編制作技藝的場景裏,米篩、蒸籠、竹籮、雞籠、魚篼……好不栩栩如生。

客家技藝場景。

旁邊的打鐵技藝、龍南祭祖的場景以及客家人洞房場景,特別逼真,猶如情景再現。

龍南祭祖場景。

博物館的三樓是第二個非遺民俗展示廳。對了,這裏也是爲了豐富館場內涵,特意重新打造的新館哦。目前,這裏員工正在加緊施工建設。

正在施工建設的非遺民俗展示廳。

這裏介紹了龍南傳統的節日習俗,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小年七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美食。

此外,還有古法榨油、傳統的土陶製作技藝和香火龍的展示。

香火龍設計圖。

牆上的展板上將展示龍南的倒格菜、廟會、龍南方言等一些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習俗。

龍南縣博物館(贛南圍屋博物館)建立的初衷也許就是爲了讓客家人更好地留住根,更好地傳承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吧。

記者探營後感觸最深的是

這裏讓龍南客家文化“活起來”了~

今天的“曝光”就到這裏

要想仔細遊覽龍南縣博物館

靜等12月8日

帶給你驚喜!

18

龍南第二屆旅遊文化節已經進入倒計時!

爲此,我們發出倡議:

每位龍南人,讓我們攜起手來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美化環境,展示家園形象美

綠色出行,展示交通秩序美

文明旅遊,展示主場氛圍美

禮貌待客,展示溫馨和諧美

當好東道主,喜迎旅遊文化節,讓龍南驚豔世人!

讓我們相約龍南第二屆旅遊文化節

爲龍南打call!

圖文:廖翠霞 左方春 劉珈吉

編輯:郭玉玲

審覈:王勇軍 葉偉賢

精彩內容,大家都在看

-END-

龍南發佈

傳播龍南好聲音 | 傳遞龍南正能量

微信號:longnanfabu

您的關注,會讓我們變得更好

長按,識別二維碼,就可加關注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