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甜蜜的疾病”

但它带给人的感觉

却十分苦涩

因为一旦被它缠上

就是一辈子的负担

糖尿病

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也号称“隐形杀手”

它会让你变得非常脆弱

冬天烤下火

别人获得温暖

你却已经低温烫伤

看起来创伤面小

其实皮肤已经深度受损

夏天被蚊子咬一口

花露水不再管用

小伤口逐渐发炎溃烂

甚至引发败血症

危及生命

……

这种疾病

我国平均每10个成人

就有1个人中招

还有4.86亿人属于“后备军”

距离患病仅有一步之遥

糖尿病主要类型

1、Ⅰ型糖尿病:通常是儿时患糖尿病或需终身用胰岛素,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目前发现很多成人其实也是Ⅰ型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最常见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90%以上;

3、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

4、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由于胰岛受到损害或内分泌疾病,导致血糖升高,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类固醇性糖尿病,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

案例分析

33岁的段勇是一名企业白领。两个月前,他开始出现口干、多尿、身体容易乏力的情况,于是他到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检查,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医生建议段勇先用药控制血糖。随后的一个月,段勇两次到医院复查,空腹血糖均在14-15mmol/L左右,效果不理想。该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谢亘青详细问询了段勇的日常生活,发现段勇除了按时服药之外,生活中的3个坏习惯一个都没有改。

第一个坏习惯是饮食不健康。由于段勇是独自生活,日常吃饭不是点外卖就是夜宵。这类食物通常都是高油、高盐、高糖、高脂肪,长期吃会使血糖紊乱,加大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第二个坏习惯是很少运动。段勇是办公室白领,工作时长和强度都挺大,下班很少运动。谢亘青表示,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足够多,但是消耗太少的话,就会使过多的脂肪堆积在人体内,使人变胖。而脂肪过多也会降低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不平稳。

第三个坏习惯是睡眠不足。段勇经常熬夜,有时是因为加班,有时是和朋友一起玩乐,再就是在家打游戏,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事。谢亘青指出,熬夜不仅仅会损伤人体的肝功能,也会使身体的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身体的血糖分解就会出现异常,导致糖尿病。

基因溯源

段勇只是千万年轻糖尿病患者中的一个普通案例。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的富足,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但就在这样“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

专家表示,糖尿病在医学界有个“节约基因”之说,表示中国人群总体不能耐受高热量。因为在远古采集狩猎时期,耐饿的人都生存下来了;现在随着物质条件提高,人们的脂肪摄入量过多,反而容易引发糖尿病。在脂肪摄入过多的同时,人却因汽车、机械的创造,导致运动减少,呈现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年轻人爱喝奶茶、喜欢久坐,还喜欢熬夜,都是很危险的。

刘石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石平教授表示,可能是工作原因,也可能是娱乐需求,不少年轻人喜欢熬夜,但熬夜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因。

经常熬夜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会让肌体的胰岛素水平再次变得不敏感,影响血糖的水平,甚至会增加患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

饮食一定要规律,应定时定量进餐,吃干不吃稀,吃硬不吃软。

最好餐后0.5-1小时运动,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每周5天以上,可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

科学控糖

很多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得好,30多年都没有并发症。”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李湘教授表示,只要患者及时检查治疗,把握好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教育“五驾马车”,控制血糖并不难。

危害认知

糖尿病听上去不可怕,但它的并发症却危害巨大。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齐铁莉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细心监测与控制。如果管理不当,会使血糖水平很高,而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会对身体造成长期损害,使各种器官和组织功能衰竭。

首先是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其次是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以最终导致足部溃疡,甚至足部与腿部的截肢。

第四是眼部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知名眼底病专家唐仕波教授介绍,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24.7%-37.5%。

家庭诊断

糖尿病被称为“无症状性”疾病,常常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

当身体不明原因地消瘦、尿多、口干、喝水增多、乏力时,应警惕糖尿病的出现。

年龄≥40岁。

超 重(BMI≥24 kg/)或 肥胖(BMI≥28 kg/)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家人患糖尿病,你能做什么?

管理糖尿病需日常护理、定期监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持续的教育。有数据显示,低于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家属接受过相关培训。如果家人患了糖尿病,你能做什么?记者根据多位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整理。

可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食材,监督他们的日常饮食。对于特殊的患者,可以帮忙分餐,将食物分作3-5餐食用。多购买新鲜绿色的蔬菜,坚果和水果要适量,烹饪一些粗粮杂粮。

家人平时要多督促或陪伴患者做适量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要关心患者病情,督促其定时监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波动数据。注射胰岛素要定时,家人需要加强监督,可以帮忙准备器材,并给予帮助。

监督患者定期去医院检查复诊,药物服用完毕时及时督促购买,不要随便停药。

治疗体验者

在长沙市开福区的长沙港,36岁的马世勋(化名),开着叉车搬运货物,他身材偏瘦小,但动作灵活,每一次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没有谁知道,这个整天卖力干活的汉子,曾经是个“垂危”的病人,是一只供体猪救了他。  

2009年,27岁的马世勋刚刚结婚,开启幸福生活。可他却感觉身体出现异样,一检查,居然是糖尿病。更可怕的是,他患的是Ⅰ型糖尿病,身体已经丧失胰岛功能,只能靠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一天打四针,肚皮上全是针孔。”头晕、乏力、饥饿感,各种不适每天都消磨着马世勋的意志。     

得知湘雅三医院王维教授团队正在研究“异种移植”,马世勋立即报名。

2015年10月13日,马世勋住进了湘雅三医院的无菌病房。

10月15日,他开始接受“五星级猪”供体的胰岛细胞移植,成为该项目的首批移植患者。 

12月25日,他出院了。    

移植之后,马世勋的血糖接近常人,不适感消除,饮食也没有禁忌,他开始了新的人生。“每天注射10个单位的胰岛素,吃一些抗排斥的药,生活就和正常人一样。”马世勋告诉记者,三年多时间过去,虽然需要定期复查,但自己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目前和妻子一起在长沙打工,生活非常幸福。  

异种移植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常规胰岛素治疗,治标不治本。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仍然有严重疾病的风险。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心的异种胰岛移植术,或将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目前,该中心已为多名Ⅰ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医用供体猪的胰岛移植手术,疗效非常接近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      

该中心负责人透露,目前异体移植技术正在由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实验室完成最后的临床技术研究后,即将用于临床治疗。

干细胞教育

干细胞教育治疗青少年的Ⅰ型糖尿病    自2012年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团队与美国哈肯萨克(Hackensack)大学医学中心的赵勇教授合作,在全球率先开展针对青少年(3-18岁)起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干细胞教育疗法。    

专家们在临床研究发现,脐血多能干细胞通过细胞相互接触及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能恢复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平衡、诱导免疫耐受、阻止胰岛β细胞损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    

这一疗法被称为“脐血多能干细胞免疫教育治疗”,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全球率先启用,已治疗青少年Ⅰ型糖尿病病患超过40例。这些孩子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   

据了解,这项“脐血多能干细胞免疫教育治疗”临床研究方案已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正进一步扩大患者入组例数和增长随访时间,优化治疗方案。    

记者 李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