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氣爽 碧空如洗

這兩天

文山的小夥伴們出門

心情是不是都和小編一樣美美噠!

一大波美圖美景即將來襲

爲了不負冬日裏的這抹暖陽

讓我們相約文山學院看場畫展吧!

小編從文山學院瞭解到,“那”美術教學團隊第六屆作品雙年展將於明天(11月22日)在文山學院開幕,活動期間還將舉辦創作研討會和學術講座。

“那”美術教學團隊第六屆作品雙年

· 地點:文山學院傳習館

“那”美術教學團隊藝術創作研討會

· 地點:文山學院傳習館1007會議室

學術講座

1.主題:“師範之師”——從首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談起

主講人:李雪嶽(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主任)

地點:傳習館1001報告廳

2.主題:工藝美術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

主講人:祝立業(保山學院珠寶學院院長)

地點:傳習館1001報告廳

瞭解多一點:

文山州是多民族文化共生、多元並存的“文化——地理單元”,是壯、泰稻作文化圈的核心區域,是句町文化的發源地,“那”美術團隊就誕生在這裏。2013年6月,文山學院藝術學院成立。依託地域、民族、文化資源,藝術學院開展了以“那”文化、“坡芽歌書”、文山壯劇的調研、挖掘、整理和研究創作工作。

“那”美術教學團隊共有29名成員,主要由藝術學院美術專業教師組成,中央美術學院丁一林、戴士和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尹少淳教授,雲南藝術學院唐志岡、張鳴教授爲團隊客座教授。

“那”美術教學團隊下設中國畫、油畫、版畫三個研究方向,結合地方優勢特色,團隊成員不斷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和創作水平,爲發展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建設“那”美術團隊畫家羣而積極努力。

以“那”美術研究、創作爲建設內容的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美術學,目前獲科學研究項目立項14項,其中《句町文化遺產中的視覺審美元素及其當代價值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西部項目立項;《壯族“萊瓦”藝術研究》爲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美術學視野中的“坡芽歌書”符號形象研究》、《張家花園古民居建築構造與美術形態研究》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雲南文山”油畫系列創作》、《富寧坡芽符號密碼》獲國家藝術基金藝術創作研究項目;學術專著《雲南壯族美術史》、《壯族“萊瓦”藝術研究》、《雲南壯族“萊瓦”藝術圖像集成》、《張家花園古民居建築構造與美術形態》、《文山學院藝術學院第四屆雙年展美術教師作品集》;發表論文84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美術創作作品參加全國性展覽13項,獲銅獎1項,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提名獎1項,劉開渠根藝獎1項,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作品被國內美術館收藏4項;刊物發表多項。

下面,先上一波“那”美術教學團隊參展作品,讓大家嚐嚐鮮!

怎麼樣,有木有一點點興奮?今天就先給大家叨叨到這兒了,更多作品還請大家移步到現場欣賞吧!

本臺:肖琦 謝思思

編輯:劉虹 張海藍

製作:馮明蘭 陸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