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海外华人第一平台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介绍过秘鲁首都利马,也曾写过印加遗址马丘比丘和纳斯卡地画,今天我们不谈景色聊感情。

  身处秘鲁却可以感受到秘鲁人对中国人的友善和尊敬。展会上碰到过会讲汉语的中秘混血参展商,他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母亲是中国人。

  2008年5月19日,秘鲁首都利马国会大楼降半旗向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志哀。且官方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

  2009年,秘鲁官方举办了中国人抵秘160周年活动,秘鲁首都利马市中心的总统府大楼前,用中文写着“秘鲁的发展充满了华侨中国人的付出”等条幅。

  漂洋过海促发展

  秘鲁于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建国伊始,由于地广人稀,秘鲁希望从世界各地大量引进移民,其实秘鲁追求的并不只是移民,更重要的是拯救它的农业生产力。

  此外,自从秘鲁独立起,就希望吸引来自欧洲的移民前往沿海地区定居,但许多欧洲移民都是商人或者专业人才。同时,欧洲农民达到秘鲁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成为土地的主人。

  因为他们的工资非常低,劳动制度又近乎奴隶制,这让那些欧洲人很是不满。正因为此,秘鲁政府吸引欧洲人定居的政策并不成功。于是秘鲁把目光转向了在太平洋对面的人口大国,当时的满清王朝。

  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天京陷落。东南沿海连年的战火和饥荒,逼得大量的广东,福建人被迫当猪仔出国谋生,从1840年到1874年,这25年的时间中,约有10万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秘鲁做苦力,绝大部分为男性。

  中国苦力被分配到不同的地区工作。其中几千名中国人被雇佣到海岸附近富集鸟粪的岛屿,大约8千人被带到沿海地区的制糖厂和棉花厂;还有一部分人作为家庭佣人手工艺人或杂工。大约5千到1万人参与铁路的建设,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秘鲁中部和南部几条铁路建造都印下了华工的血汗。

  在秘鲁沿海,由于几百年的积累和极度缺雨的气候,使海鸟集中,鸟粪堆积了高达30米。当时19世纪欧洲还没发明出化肥,而且人口迅猛增长,压力很大,所以他们想要这些鸟粪提高土壤的肥力,而最好的肥料就是鸟粪。

  最初是印第安人用于农业,后来西班牙殖民者学会后随即组织鸟粪开采和贸易。1840年直到1879年,秘鲁的经济乃至政治都与鸟粪紧密相连,因为它占据着秘鲁出口至关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吃苦耐劳的华工为秘鲁的各行业的展开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变秘鲁的中国人

  1874年6月26日,中秘两国正式签署双边条约“中秘和睦通商条约”,秘鲁这个国家的特殊之处在于,该国纯种白人占比例不高。

  印第安人占人口总数的40%以上,印欧混血人种占30%多。这些人与华人外表相似,加上长期受欧洲殖民者的压迫,没有种族优越感,对华人的歧视较少,华人也较容易得到当地人的认同。在这点上,北美华工的境遇和命运就大大不如南美的了。

  由于几乎没有华人女性来秘鲁,契约华工获得自由后,是通过媒人和秘鲁女人结婚成家的。

  沿海的秘鲁姑娘(多为白人或者印欧混血)一般不愿和华人结婚,一些媒人便到东部招募山区印第安姑娘,把她们嫁给付了费用的华人。

  这种结合方式十分简单:

  姑娘们一来,媒人便把她们领进一个大房子,脸冲墙站着,用布蒙上头脸。随后,再把要娶妻的华人叫进来,脸冲着对面的墙站着,也蒙上头脸。

  接着,媒人庄重地拍击两下巴掌,男人和女人都转过身来,面面相视。这些人的排列顺序,是命运的安排,每个人都不得反悔地接受命运赐给他们的另一半。

  如此华人开始在秘鲁扎根,并一代代的开始延续和传承。

  移民而来的华工还带来了谷种、菜种和水稻培养技术,改变了秘鲁人的饮食习惯。华人地位和声誉还来自他们为当地社会所作的贡献,他们解决了秘鲁北部沿海旱地种植缺水问题,把秘鲁北部变成全国第一产米区。

  比如1963年,华人戴宗汉办种植水稻技术中心,把当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至5倍。为此,秘鲁政府授予戴宗汉农业勋章

  备受尊重的中国华侨

  华人在当地的经济地位比较高,当地中餐馆有3000多间,高级的有30多间。中餐馆在秘鲁的西班牙语里拼作CHIFA,是中文“吃饭”的音译。还有很多,比如炒饭(chaulafan)酱油(sillao)、馄饨(wantan)等都是用中文的粤语音译转为当地文字。

  受广东文化的影响,有的秘鲁人还有饭前喝汤的习惯。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当地的影响。曾经,华人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地位,老一辈的华人勤劳节俭,谦虚谨慎,知书达礼,富有爱心,是当地的富绅,受到尊重。

  ▲超市里面卖的酱油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秘鲁华人的商业机会也多了,政治经济地位也逐渐地提高。来自广东中山的一个老板erasmo 王 在利马建立了王氏集团,拥有WONG,METRO等当地的著名品牌,占了利马零售额的65%。

  当地华人涉足各行各业,拥有工厂,矿山,酒店,庄园,高尔夫球场,进出口贸易。华人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如今中国人在秘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占有一定地位。上至部长会议主席(即总理)、政府部长、国会议员,军界。下至公司总裁、餐馆老板、教授、工程师、律师、医师等各个领域。

  中国人勤劳朴素,与人为善,跟本地人天伦之乐,彼此敬重,已深深地融入秘鲁社会。

  本文转自:秘鲁商贸信息平台

  1、为什么非洲人喜欢买中国的“二手衣”?走进非洲旧衣市场一探究竟

  2、我和我的“非洲儿子”,可我却不能带它回国……

  3、惨剧!74人死亡,1011人失踪,一场山火缘何难倒整个美国?中国留学生:这才是西方真实模样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后台回复:【入群】

  加入驻外之家全球微信社群

  后台回复:【福利】

  倾听全球各地驻外伙伴的语音问候

  更多驻外视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