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外之家 | 海外華人第一平臺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介紹過祕魯首都利馬,也曾寫過印加遺址馬丘比丘和納斯卡地畫,今天我們不談景色聊感情。

  身處祕魯卻可以感受到祕魯人對中國人的友善和尊敬。展會上碰到過會講漢語的中祕混血蔘展商,他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母親是中國人。

  2008年5月19日,祕魯首都利馬國會大樓降半旗向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者誌哀。且官方宣佈5月19日爲“全國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者。這是祕魯第一次爲外國遇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

  2009年,祕魯官方舉辦了中國人抵祕160週年活動,祕魯首都利馬市中心的總統府大樓前,用中文寫着“祕魯的發展充滿了華僑中國人的付出”等條幅。

  漂洋過海促發展

  祕魯於1821年7月28日宣佈獨立建立祕魯共和國。建國伊始,由於地廣人稀,祕魯希望從世界各地大量引進移民,其實祕魯追求的並不只是移民,更重要的是拯救它的農業生產力。

  此外,自從祕魯獨立起,就希望吸引來自歐洲的移民前往沿海地區定居,但許多歐洲移民都是商人或者專業人才。同時,歐洲農民達到祕魯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希望成爲土地的主人。

  因爲他們的工資非常低,勞動制度又近乎奴隸制,這讓那些歐洲人很是不滿。正因爲此,祕魯政府吸引歐洲人定居的政策並不成功。於是祕魯把目光轉向了在太平洋對面的人口大國,當時的滿清王朝。

  1851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1864年天京陷落。東南沿海連年的戰火和饑荒,逼得大量的廣東,福建人被迫當豬仔出國謀生,從1840年到1874年,這25年的時間中,約有10萬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祕魯做苦力,絕大部分爲男性。

  中國苦力被分配到不同的地區工作。其中幾千名中國人被僱傭到海岸附近富集鳥糞的島嶼,大約8千人被帶到沿海地區的製糖廠和棉花廠;還有一部分人作爲家庭傭人手工藝人或雜工。大約5千到1萬人參與鐵路的建設,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祕魯中部和南部幾條鐵路建造都印下了華工的血汗。

  在祕魯沿海,由於幾百年的積累和極度缺雨的氣候,使海鳥集中,鳥糞堆積了高達30米。當時19世紀歐洲還沒發明出化肥,而且人口迅猛增長,壓力很大,所以他們想要這些鳥糞提高土壤的肥力,而最好的肥料就是鳥糞。

  最初是印第安人用於農業,後來西班牙殖民者學會後隨即組織鳥糞開採和貿易。1840年直到1879年,祕魯的經濟乃至政治都與鳥糞緊密相連,因爲它佔據着祕魯出口至關重要的地位。

  可以說,喫苦耐勞的華工爲祕魯的各行業的展開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改變祕魯的中國人

  1874年6月26日,中祕兩國正式簽署雙邊條約“中祕和睦通商條約”,祕魯這個國家的特殊之處在於,該國純種白人佔比例不高。

  印第安人占人口總數的40%以上,印歐混血人種佔30%多。這些人與華人外表相似,加上長期受歐洲殖民者的壓迫,沒有種族優越感,對華人的歧視較少,華人也較容易得到當地人的認同。在這點上,北美華工的境遇和命運就大大不如南美的了。

  由於幾乎沒有華人女性來祕魯,契約華工獲得自由後,是通過媒人和祕魯女人結婚成家的。

  沿海的祕魯姑娘(多爲白人或者印歐混血)一般不願和華人結婚,一些媒人便到東部招募山區印第安姑娘,把她們嫁給付了費用的華人。

  這種結合方式十分簡單:

  姑娘們一來,媒人便把她們領進一個大房子,臉衝牆站着,用布蒙上頭臉。隨後,再把要娶妻的華人叫進來,臉衝着對面的牆站着,也蒙上頭臉。

  接着,媒人莊重地拍擊兩下巴掌,男人和女人都轉過身來,面面相視。這些人的排列順序,是命運的安排,每個人都不得反悔地接受命運賜給他們的另一半。

  如此華人開始在祕魯紮根,並一代代的開始延續和傳承。

  移民而來的華工還帶來了谷種、菜種和水稻培養技術,改變了祕魯人的飲食習慣。華人地位和聲譽還來自他們爲當地社會所作的貢獻,他們解決了祕魯北部沿海旱地種植缺水問題,把祕魯北部變成全國第一產米區。

  比如1963年,華人戴宗漢辦種植水稻技術中心,把當地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了3至5倍。爲此,祕魯政府授予戴宗漢農業勳章

  備受尊重的中國華僑

  華人在當地的經濟地位比較高,當地中餐館有3000多間,高級的有30多間。中餐館在祕魯的西班牙語裏拼作CHIFA,是中文“喫飯”的音譯。還有很多,比如炒飯(chaulafan)醬油(sillao)、餛飩(wantan)等都是用中文的粵語音譯轉爲當地文字。

  受廣東文化的影響,有的祕魯人還有飯前喝湯的習慣。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對當地的影響。曾經,華人在當地擁有很高的地位,老一輩的華人勤勞節儉,謙虛謹慎,知書達禮,富有愛心,是當地的富紳,受到尊重。

  ▲超市裏面賣的醬油

  隨着中國經濟的騰飛,祕魯華人的商業機會也多了,政治經濟地位也逐漸地提高。來自廣東中山的一個老闆erasmo 王 在利馬建立了王氏集團,擁有WONG,METRO等當地的著名品牌,佔了利馬零售額的65%。

  當地華人涉足各行各業,擁有工廠,礦山,酒店,莊園,高爾夫球場,進出口貿易。華人對當地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如今中國人在祕魯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佔有一定地位。上至部長會議主席(即總理)、政府部長、國會議員,軍界。下至公司總裁、餐館老闆、教授、工程師、律師、醫師等各個領域。

  中國人勤勞樸素,與人爲善,跟本地人天倫之樂,彼此敬重,已深深地融入祕魯社會。

  本文轉自:祕魯商貿信息平臺

  1、爲什麼非洲人喜歡買中國的“二手衣”?走進非洲舊衣市場一探究竟

  2、我和我的“非洲兒子”,可我卻不能帶它回國……

  3、慘劇!74人死亡,1011人失蹤,一場山火緣何難倒整個美國?中國留學生:這纔是西方真實模樣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後臺回覆:【入羣】

  加入駐外之家全球微信社羣

  後臺回覆:【福利】

  傾聽全球各地駐外夥伴的語音問候

  更多駐外視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