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位於吳中區陽光水榭的老阿爸燉魚湯開了11年了,這是老阿爸在蘇州市區的第一家店,如今也成了一些周邊居民的“家庭餐廳”。

11年過去了,店鋪的裝修翻新了,菜色也偶有更新,始終讓人放不下的還是江團魚的美味。

顧客從水箱中親自挑選活魚,師傅現場殺魚,大廚精心烹飪,一碗碗熱騰騰的魚湯,溫暖了食客們的心和胃。 養魚達人王昌喜

有着20年養魚經驗的王昌喜師傅,承諾保證每條魚都是活魚,絕不使用死魚,現點現殺,足斤足兩。

擁有殺魚獨門祕笈的吳師傅

晚餐前,負責殺魚的吳師傅就早早地在魚箱旁準備——他的工作有一套嚴格的操作流程。

即使已經重複了上萬遍,每天開工前,吳師傅還是習慣性地複習一遍,避免因細小的偏差而影響魚的口感。

當天用的江團魚,早晨時就會從崑山總部準時送到店裏。

在嚴控水溫和保障氧氣泵的水箱中,魚兒們自由自在地遊弋,吳師傅則手持漏網來回踱步,看到安靜縮在角落的魚兒,便順手打撈起來檢查,確保每條鮮活。

正式進入工作區域後,吳師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清洗水池、刷子、砧板等工具。

老阿爸採用的是透明廚房,殺魚區域更是緊挨着水箱無遮擋,衛生狀況半點馬虎不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收拾結束後,吳師傅就拿起剪刀和廚刀磨了磨,迎着亮光處照着看了又看,“魚肉比較嫩,一刀下去不能重複,不然就不美觀了。”

江團魚比較滑,沒有魚鱗,離了水之後,驚慌地蹦個不停,教人無從下手。然而,吳師傅卻有自己的獨門祕籍——棉麻手套。

看準時機,吳師傅一手抓腮一手拖尾,拎到水池上方,快速從魚鰓處剪一刀,然後從尾巴處剪一刀放血,這一刀必須剪斷魚骨,讓血水流出,而後再將魚放到蓄好水的池子中,讓它遊1分鐘左右,待血水放乾淨後再行處理。

破魚肚可是道精細活,魚鰓要處理乾淨,血筋要反覆沖洗,魚膽更是絕對不能弄破。

一遍又一遍,吳師傅裏裏外外刷洗着宰殺好的魚,“內廚雖然還會再清洗,我還是想多做點,這樣可以給他們減輕一些負擔。”吳師傅說。

咚咚咚,九聲乾脆利落的刀聲後,魚身分塊,魚骨卻絲毫未損,這靠的是上萬次揮刀積累的自信。

吳師傅每天大約需要宰殺四五十條江團魚,雙手泡在水裏、捂在手套裏,日復一日地,老繭也起了皺。

泉水魚肉一相逢 便勝卻美味無數

戶外雖涼,但一進老阿爸廚房,陣陣熱浪襲來,瞬間讓人有了一種夏天回來了的錯覺。

這裏是大廚們操作美味的地方,檯面乾淨整潔,各式調料規規整整放置着,最深處有5口鍋的一排操作檯,就是徐師傅的“戰場”——他是老阿爸專門烹飪魚類的師傅。

接過殺魚師傅從檔口遞進來的江團魚後,徐師傅第一時間用清水再次反覆沖洗,同時將火調到最大,鍋熱後快速倒入一勺豬油塊,高溫下,豬油瞬時融化翻滾冒泡,此時,加入薑片爆香。

江團魚何時進鍋?徐師傅憑的是經驗!

魚肉遇高溫油,香味瞬間噴出,翻動魚身後,加入事先燒開的農夫山泉,不一會兒,泉水就顯出了淡淡的奶白色。

接下來就是燉。

火候要視情況隨時調控,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內,既要燉出魚的鮮美,又要保證魚湯的量。“江團魚湯裏只有生薑、鹽、紅棗和枸杞,沒有其他佐料,必須燉透纔夠味。”

這一整套流程下來,一碗熱騰騰的江團魚湯總算出鍋了。

剛盛上來的江團魚湯,色濃湯白,香氣氤氳,白的魚肉,紅的枸杞、綠的蔥段,惹人垂涎。

冬天,喝上這麼一碗江團魚湯,渾身的毛孔都熨帖起來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