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矛盾和统一是后人在新立哲学中创造的词汇,究其就里,还是跳不出中国古老太极图中的阴鱼阳鱼。双鱼表象形式对立,却又相辅相成并相互转化,阴中有极阳,阳中有极阴,循环往复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矛盾统一,生生不息。万事万物,虽媒介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道”字,点非不可以及面,偏也非不可以盖全,只是看你怎么及、怎么盖了。

万法归宗,指的就是这个道理。金大侠小说中列述的独孤求败随年龄而递次更换的剑器,从剑“道”而非剑“术”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沉浸某个行业的专才,在多年实践中通过对兵器(工具)的深化理解,逐渐觉悟天道、走向思想升华的过程。既然道理不虚,我们便将金庸小说中演绎的对兵器“钢厉摧坚---柔可克刚---大拙实巧---不滞于物”四个阶段,借鉴到交易的世界中,参照一下做手对于工具的理解晋级,也来个阴阳相成、矛盾统一,以为参考,以图觉悟。

说外人我没有发言权,只能抛砖引玉说说自己,让诸位在交易的世界中对照上文也有个参照物,看看自己在哪个层级,需要如何改变。因无独孤求败那般的天赋异禀,自然也没有那种理想化的顺利与成就。全般对照定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模糊来看,我的交易生涯进程中对于工具的不断理解和循序感悟,还真是如此玄机般按照这个层级顺序,不得跳跃而一步一步走将过来的。

第一个“钢厉摧坚”的层级,对应做手来说,就是过分依赖工具却并不真正了解工具的阶段,那是一个还根本谈不上了解自己、了解市场、悟道自然的莽莽阶段。做手在这个阶段流连的长短,取决于个人专一勤奋的程度、天赋悟性和危机爆发的时机。

这个层级中,我经历了交易生涯中第一次大的浮沉,而走出这第一个层级我用了2年的时间。1992、93年的国内券商营业部,只有大屏幕报价机和高高挂起的两台电脑显示成交回报,没有供你单独分析的PC和分析软件,更没有什么大户室。人们每天除了看报纸、听广播,就是扬着脑袋看大屏幕,红了鼓掌、绿了打牌(大陆股市有别外盘,是红涨绿跌),真正以认真钻研的态度对待交易,或者懂得怎样学习才能得到更好交易结果的人实属凤毛麟角。由于萌芽期的狂热和酷爱钻研的天性使然,那时候的我已经开始大量阅读港台翻译版和港台版的专业书籍了,而盘后坚持用坐标纸手动制作个股和大盘不同周期的技术图表更成了每日例行的功课。

92年底将第一次买入的原始股中的一半在一级半市场中暴利落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了台长城0520型号286辅助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以掌握大势情况和个股的波动特征。

当时,不但那仅有的几百个股民,就连所在券商营业部的经理都经常要从我这里咨询市况和打探统计结果。这种先人一步开始的技术分析,以及因市场中很少人懂得技术工具应用等原因的共性作用下,操作起来如有神助,我那第一桶金便也翻着滚的增加着金的厚度。

技术分析方法仿佛成为了我幸运发现的九阳真经,各种工具指标更仿佛成了我手中的倚天神剑或屠龙宝刀,半桶水的无知崇拜使得我越来越倚重于工具,自己早已迷失在走火入魔之中。

这种金钱快速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缘于中国股票市场初期的极度不成熟,而这种极不成熟的结果就必然是后期出现的大起大落,这就是辩证,这就是阴阳。盈利越多,对工具的崇拜和依赖越深,自己也开始在从未见过的巨大利润面前神化自己,全然无视风险的悄悄将临。屡战屡胜和大量颂歌之中,井底之蛙的我开始在T+0且没有涨跌停板的规则中,利用券商透支(融资融券或者margin放大交易的原始阶段)的潜规则开始最大限度地放大资本和人性,将自己一步一步推向深渊。

结局不言也知,最终在市场熊市演绎到1993年底时,因对工具的盲目执著,以及根本没有严格的资金管理体系和止损保护机制,不但赔光了一年半以来在一级、一级半、二级市场合计赚得的100多万利润,还因为价格的跳空导致的中空券商停损价位无法成交而产生了对券商近40万元的欠款。知工具其然而不知工具其所以然;只凭武器尖厉而奋勇拼杀、一味向前;半知工具、半知规则;不知市场、不知自己;在更强大的力量面前,就算真拥有了宝刀屠龙也是枉然,失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接下来那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中,在痛定思痛的孤独反思里,1994年8月的井喷行情后,我没有象以往那样跟随井喷而兴奋交易,反倒在真正科学的学习和感悟中不知不觉间进入了第二个“柔可克刚”的层级。那是一个理性学习和不断累积的过程,是先加法、加法再加法的过程,是从简单走到了复杂再走到极度复杂的过程,这个层级花费了我12年的时间。

数年前我就已经将自己从每日近百封的投行、券商研究报告中解脱出来,这并不是说我同意全球债券大王Bill Gross的观点,对基本面分析预测进行彻底否定,而只是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重剑而已,关注的焦点自然因工具的改变而起了变化。条条大路通罗马,工具总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应用的如何还是在人,迁怒工具不是担当。回帖和来信中有褒奖赞许,有疑难提问,也出现了否定和批评。对于一个做手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否定和批评是何其难能!因为只有否定、批评、挫败和坎坷才可以促人思考、促人觉悟、使人提高,但前提是真有价值。

对于一来信中言及我这种写作风格“太不专业,应多进行一些基本面的分析”,我十分认同。我自认是职业做手而非专业分析师,我并非巴老所谓的“旅鼠”,用着学校中学来的同样的原理和公式,与专业的大行分析师们一同去推导和追逐同样的结果。真正能将基本面分析工具运用的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得出自己的结论,才是正确地运用基本分析工具的态度,而不人云亦云能洞彻先机者又有几人?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16年的交易生涯后,数以十万计的投行、券商、机构分析报告阅读过来,写个貌似专业的基本面分析报告,小事一桩,但那一定只是外行看来十分专业的从众之言而已。我还是用回我自己的工具吧。因为只有从适合我的工具应用中,我才可以根据经验得出更加接近事实的结论,来筹划应对措施,对交易而言,如何应对才是重中之重。

未完待续,请关注(二)

关注《期赢家》微头条,天天早间送福利!!!

期赢家

罗宾汉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免费申请《内部家人服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