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元素練習,一方面幫助形成國標舞特有的重心,使舞者身體成爲一個整體,適於擺盪,主力腿(重心腿)腳踝扭轉能夠迅速驅動重心;另一方面,驅動重心擺盪的正確技術(折踝髖),反過來又促進重心的凝聚,使身體更適於擺盪。

  人體中,由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和尾骨(1塊)組成的脊柱,是軀幹挺拔的關鍵。脊柱並非“鐵板一塊”,是可以通過練習實現縱向和橫向延展的。骨盆與軀幹以腰骶關節相連接,與下肢以髖關節相連接。腳踝是身體與地面接觸的主要關節。踝與髖是人體中不易活動的兩個關節,而國標舞中的“折踝髖”,要求主力腿的腳踝扭轉,帶動髖關節的扭轉,進而實現重心的擺盪。踝髖的同步扭轉是元素練習的難點之一。擺盪過程中,頭與脊柱的方向通常是一致的,肩膀、手臂和肘關節放鬆。膝關節處於鬆弛狀態(即使是倫巴、恰恰,腿是強直而非僵直),其運動是腳踝扭轉的結果。

  元素練習時,不僅需要關注動作的結果,更需要關注對過程的控制。我以爲,舞者想用肢體語言來詮釋音樂,那麼首先要具有控制身體運動的能力。元素練習時應當注意動作過程的連綿不斷,節奏宜慢不宜快。另一方面,國標舞中身體形態的變化來源於腳踝,需要注意腳下向上延伸的力量,以及重心在腳上的流動。此外,元素練習作爲一個體系,需要全面訓練,不宜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關鍵詞1:踩胯根

  之所以首先提及這一元素,是因爲該元素涉及到練習時的基本站姿。另一方面,也是更爲重要的,“踩胯根”是實現踝髖同步扭轉的基礎。具體做法:雙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脊柱向上。主力腿“踩胯根”,即腳跟向下踩地,重心在足心,主力腿拉長,帶動移動腿提胯(髖)、腿、腳。然後移動腿放下,轉化爲主力腿,腳跟向下踩,如此往復。如果重心移至足跟,踩地時就會產生拉丁中的胯部形態。

  基本站姿是元素練習的基礎:無論並腳還是腳分開,重心位於兩腿中間,雙腿同時處於“踩胯根”的狀態,氣息在腳下;脊柱挺拔,頭與脊柱方向一致,雙肩下沉;以脊柱爲縱軸,兩側身體隱隱呈環抱態勢(如果騎過自行車,不妨回憶一下脊柱直立、雙手握把的感覺)。

  作爲業餘舞者,特別需要加強該元素的練習。可以在平日行走時,每一步都由主力腿腳跟踩地,移動腿提胯、腿、腳。如此,寓練習於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踝髖的靈活性。

  關鍵詞2:頭部運動

  基本站姿情況下,雙手插於腰間,收腹立腰,身體挺拔但不僵直。立頸、目視鼻尖,頸部肌肉牽拉頭部沿脊柱轉動。注意來自腳下向上延伸的力量,以及頭部轉動時重心在腳上(包括單腳之上、雙腳之間)的流動過程。頭部轉動時注意對角線延伸。例如:頭左轉,重心是在右腳,延展右側頸部的線條。

  關鍵詞3:肩部運動

  基本站姿情況下,肩部上下前後圍繞脊柱轉動。可固定一側單肩轉動,也可雙肩同時。肩部運動時同樣需要注意來自腳下向上延伸的力量,轉動範圍由肩部擴展,最終實現脊柱一側的軀幹圍繞脊柱轉動。

  關鍵詞4:橫膈膜運動

  基本站姿情況下,橫膈膜以下不動,以上部分前後左右運動。重心在腳上流動,注意對角線延伸。例如,橫膈膜以上部分左移,重心在右腳。拉丁舞中,橫膈膜以上固定(肌肉事實上仍在運動)而以下部分靈活運動,有時會讓人感覺到舞者的腿已延伸至橫膈膜處。

  關鍵詞5:腰腹練習

  基本站姿情況下,掌心朝上、五指交叉,雙臂高舉過頭頂,大臂內側緊貼耳廓。重心移至右腳,向左壓縮左側腰腹的肌肉,同時延伸右側;回正,重心在左腳,向右壓縮右側腰腹的肌肉,同時延伸左側。

  關鍵詞6:背肌練習

  許多舞者存在端肩、手臂僵硬或者無法長時間保持架型等問題,解決方法不在於手臂,而在於背肌練習。

  1,前後翻轉

  基本站姿情況下,雙臂抬起,水平略帶弧形向下。利用背肌使手臂前後轉動,手掌與手臂方向一致。

  2,橫向延伸

  基本站姿情況下,重心移至左腳,踩地,力從足升,通過背肌推動右臂從斜下往外(基本呈水平狀態)、沿弧形緩緩舒展,最終到達指尖。然後依靠背肌作用,慢慢收回。雙肩始終下沉,保持環抱態勢。同理,以右腳爲重心,向左側延伸背肌。

  3,縱向延伸

  基本站姿情況下,重心移至右腳,踩地,背肌帶動左臂由下往上沿弧形緩緩抬起,高過頭頂,大臂內側緊貼耳廓。然後重心移至左腳、踩地,背肌帶動右臂由正前方沿弧形放下後,左臂抬起至大臂內側緊貼耳廓。重心再次移到右腳,放左臂,如此往復。

  關鍵詞7:脊柱延伸

  基本站姿情況下,手臂自然下垂。從頸椎開始,低頭,依次彎曲每一節脊柱,直至尾椎。與此同時,以脊柱爲縱軸,軀幹兩側向內捲曲。起立時,從尾椎開始,向上依次舒展每一節脊柱,最後抬頭。向內捲曲的軀幹同時向外延展。練習過程中注意來自腳下向上延伸的力量。脊柱延伸時容易忽略橫向延伸,而橫向延伸與背肌練習可以幫助軀體自然形成環抱態勢。

  在此基礎上,高舉雙臂過頭頂,緩緩下蹲的同時兩臂自然垂下,然後起立,雙臂過頭頂。期間體會脊柱節節貫穿的感覺。

  關鍵詞8:髖關節練習

  基本站姿情況下,右腿腳踝內側踩地,推動左側身體上升,左腳跟離地。然後左腳踝內側踩地,推動右側身體上升,右腳跟離地。雙腳跟離地後,重心在足心,踩地,推動身體上升,再下落。動作要求緩起緩落。

  關鍵詞9:踝關節練習

  關鍵詞10:芭蕾式前進後退

  關鍵詞11:“折踝髖”

  無論是原地扭轉,還是前進後退,基本原理均在於此。

  基本站姿情況下,重心下降,折踝。主力腿腳踝內側扭轉,帶動髖關節同向扭轉,驅動重心擺盪。同時,移動腳一直“撫摸”地板。關於主力腿腳踝扭轉的方向與移動腿的移動方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前進後退中的左足前進,右腿腳踝扭轉方向爲逆時針,左足後退,右腿腳踝扭轉方向爲順時針;倫巴左足前進、後退,右腿腳踝扭轉方向均爲順時針。由於主力腿腳踝的扭轉,外觀上前進後退會沿弧線運動,但移動腿方向始終是直線。

  需要注意的是,主力腿腳踝的扭轉是驅動重心的原因,而移動腳對地板的“撫摸”,意義在於平衡重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