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衆在政務大廳辦事( 資料圖片) 記者 王旭東 攝

近日,普華永道中國聯合數聯銘品、財新智庫和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發佈了《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西安在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中較去年上升一位,位居全國第六。

排名每年更新一次 首創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算法

營商環境是影響區域市場主體行爲的一系列綜合發展環境的總和,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是市場與政府、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營商環境質量指數由普華永道、財新智庫、數聯銘品與新經濟發展研究院聯合發佈,每年更新一次。這項創新性研究首創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構建“營商環境質量指數”,對全國主要城市營商環境質量進行量化分析和排名,直接評估城市營商環境建設成效。

“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採用大數據算法,通過城市對企業的吸引力(“城市吸引力”)和企業在城市的發展力(“企業發展力”)兩個以結果爲導向的評分,對中國各城市的營商環境質量進行創新性研究。

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

西安位居第六

據瞭解,該報告構建的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包含4個方面,8個維度的30個細分指標,從衆多可能影響營商環境的因素中篩選出對質量提升最爲顯著的變量,以發現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抓手,爲城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從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情況來看,深圳、北京、上海指數排名居前三位,成都、廣州、西安、杭州、寧波、重慶和長沙指數排名位列前十,是本次研究得出的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

從區域分佈來看,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前30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佔比爲50%,其次爲西部地區,佔比爲24%,中部和東北部地區,佔比均爲13%。從排名變化來看,2017年至2018年指數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集中在東部地區。

較之去年

西安排名上升一位

在指數排名提升最爲迅速的10個城市中,東部地區佔了8席,這些城市在政府職能轉變、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表現突出。記者看到,在排名變化中,西安較之去年上升一位。

報告分析了覆蓋中國大陸GDP排名前80的城市、總計1244324家企業的行爲數據。從註冊資本來看,91%是中小微企業;從企業類型來看,接近93%是民營企業。

報告指出,營商環境質量表現最佳的城市,政府在幫助民營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改善社會信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創造項目機會方面主動作爲,持續推出創新舉措,挖掘營商環境優化空間,吸引企業入駐,爲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報告發現,過去一年影響城市營商環境質量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產業環境、創新創業、宜居質量、宜業質量、人才基礎、人才建設、勞動保障、財政能力和公共服務質量等。這些因素可以大致歸爲城市功能、人力資本、政府服務和產業轉型升級四大類,其中最爲核心的是人力資本。

在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影響因素指標體系中,人才吸引和人力發展的6個細分指標均爲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這從一定側面說明提升營商環境質量的核心是營造吸引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西安價值”備受肯定 市場主體井噴增長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產業環境、創新創業、宜居宜業質量、人才基礎、政府服務質量等,這些都是影響城市營商環境質量變化的關鍵因素。優質的營商環境讓“西安價值”備受肯定,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增長。

打造“三化五最”最佳營商環境

西安已成爲企業家投資熱土

加強和改善營商環境,不僅關係到大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更關係着整座城市追趕超越的步伐。

去年以來我市經濟指標快速提升,“西引力”顯著增強,各項成績備受矚目。在陝西省公佈的今年上半年營商環境監測考覈排名中,西安市位列第一。這樣成績的背後,是西安市有效推進行政效能改革、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做出的努力。

從去年年初打造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起,西安就全面進入了“提升營商環境”加速時期。全市相繼推出“千名幹部助千企”活動,爭當五星級“店小二”,定期開展“親商助企”系列活動,利用大平臺大活動來積極營造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機制和環境等。

今年以來,西安更是按照“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工作思路,全市瞄準便利化、法治化、國際化,以及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誠信最優、服務最好的“三化五最”目標,全面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城市。全市上下強力推進“三大革命”,出臺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的“1+12+18”系列舉措,將每年9月8日定爲西安企業家活動日,定期召開企業家圓桌會議。

如今,西安市不少幹部的個人名片上都出現了新變化。一張印製着“金牌店小二”的名片,吸引了不少客商的關注。“放管服”改革成效讓投資人來到西安感受到便利和高效,目前西安市政務服務事項總數爲9598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數爲8639項,佔比90.01%。

今年出臺的《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善營商環境的決定》,全面落實了中省有關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推出涉及2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措施,以“三化五最”目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和“追趕超越”發展。

前不久公佈的一張“成績單”引起了廣泛關注——“時隔38年後,西安GDP重回全國20強。”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位,較上年同期提高了六個位次。這是對西安優化營商環境的最有力註解。

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44萬戶

民營市場主體佔新登記總量的99%

今年以來,西安市各級各部門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全力服務企業羣衆創業創新,爲市場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截至11月19日,2018年西安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已突破44萬戶。

新登記市場主體持續保持井噴式增長態勢,表明市場主體對大西安投資信心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活力顯著提高。

從分析看,市場主體發展呈現出增速快、活力強、結構優的特點。上半年,我市市場主體存量增速和增量增速,雙雙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今年以來,全市新登記“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類市場主體57313戶,同比增長87%;新登記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天航空類企業21740戶,同比增長78%。大西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活力增強,“三大經濟”邁入快車道,“硬科技之都”成爲金字招牌,爲西安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從民營經濟佔比看,今年我市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394991戶,佔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99%;新增民營註冊資本16722億元,佔新增註冊資本總量的50%。

市場主體的“井噴”,爲西安經濟發展增添了動能和活力,而這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西安優質營商環境所帶來的辦事高效和便利。爲推進登記註冊便利化改革,西安不斷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努力爲企業開辦提供最便利的登記註冊服務,相繼推出網上登記、全程電子化登記、微信登記、支付寶客戶端登記、自助辦照機、24小時智能辦照系統等多渠道登記方式,基本實現企業登記無紙化方式申請,全程電子化“零見面”審批。

今年4月,西安市印發《西安市簡化企業開辦和註銷程序行動方案》,確定全市新設立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開立銀行賬戶、辦理涉稅事項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完成的工作目標。

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市稅務局、市公安局、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管部緊密協作,不斷簡化企業開辦程序,實現了稅務信息確認和發票申請可通過“網上稅務局”全程電子化“零見面”辦理,企業可以在4小時內辦完公章刻製備案事宜;搭建了“政銀一網通”平臺,實現了與各商業銀行基本信息數據一次採集同步辦理。西安正式獲批全國“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的試點城市。(記者 梁璠 見習記者 南江遠)

來源: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