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科学家发现,黑色的皮毛或许不利于黑色猫科动物繁衍——这会导致它们和同类之间产生交流障碍。综上,黑色的皮毛会给猫科动物同类之间的交流制造较大的交流障碍,既不利于求偶,也不利于养育幼崽,而。

从古至今,黑豹一直对人类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它们也常出现在各种神话和传说中。在我们看来,黑豹通常是指黑色的豹子或黑色的美洲豹,而在其他国家,黑色家猫、黑色短尾猫等也被称为黑豹,因此,

广义上的黑豹可指所有皮毛为黑色的猫科动物,它们都携带着导致黑色素过量产生的基因。

图:同样是豹子,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皮毛颜色。

在全世界大约40种猫科动物中,

至少有14种被发现有黑色个体出现,包括豹子、美洲豹、细腰猫、丛林猫、短尾猫、薮猫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家猫等

。黑色的家猫通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猫。在一些地方,黑猫被人认为是厄运和邪恶的化身,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就会觉得倒霉。而在另一些地方,黑猫却是吉祥的象征。比如在英国,黑猫常被水手带到船上,以求带来好运;当水手出海时,他们的妻子也会在家里喂养黑猫,以求丈夫平安归来……

图:黑猫。

诸如此类,在世界各地,

黑色的猫科动物被不同的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无论哪种猫科动物,其中的黑色个体都是相对较少的。比如,据估计在野外黑色短尾猫、黑色薮猫、黑色云猫等的数量都

不超过10只

。非洲大约生活着1万只豹子,但最近100年的时间里人们才在2019年初拍摄到一次黑豹。

那么,黑色的猫科动物为何如此稀少?

黑色的皮毛会对它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呢?

一、黑色皮毛对猫科动物的有利影响

有人会觉得黑色的猫科动物很帅气,有人会觉得它们缺少活力,让人不想靠近……但人类的看法对于它们而言都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科学研究发现,黑色的皮毛对于猫科动物而言有一些有利的影响。

1.黑色皮毛有利于猫科动物夜间隐藏

动物之所以要隐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捕猎和躲避敌人

。所有猫科动物都有夜间活动和捕猎的特点,当在夜间,一只乌黑的猫科动物隐藏在植被中时,猎物将很难发现它,对于伏击型猎手而言这将带来更好的伏击效果;而当一只小型黑色猫科动物和黑夜融为一体时,只要乖乖地呆着不动,那些食肉类劲敌也不易看到它,从而可以轻易躲避敌人。

图:2019年初摄影师在非洲拍摄的黑豹。

不过到了白天,这种黑色皮毛带来的伪装效果就会打折扣

。比如生活在非洲草原上开阔地带的薮猫,通常情况下它们的毛色大体上为浅黄色,上面布有黑色斑纹,这样的皮毛颜色容易和草的颜色融为一体,从而有利于隐藏。当一只黑色薮猫在白天出现在草丛中时,它将很容易进入其他动物的视线。

图:黑色薮猫在白天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生活在丛林深处的猫科动物而言,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黑色的皮毛都能起到较好的伪装作用。比如,马来半岛上生长着大片的热带雨林,高大的树木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导致底层空间光线较暗,黑豹能在其中生活得游刃有余。据科学家推测,这或许也是马来半岛上黑豹的密度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的一个原因。

2.黑色皮毛有利于猫科动物调节体温

黑色可以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而且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

因此,相比于其他颜色,黑色更易吸收光的能量,升高温度。

养猫的朋友会发现,到了寒冷的冬天,猫咪总喜欢待在有热源的地方,比如灯泡、暖炉、火的旁边或者是阳光可以直射的地方。对于一只黑色猫科动物而言,由于皮毛更易吸热,因此它们取暖的效率要高于其他体色的猫科动物。一只白猫晒一个小时太阳才能让身体达到理想温度,而一只黑猫或许只需要20分钟就够了。

图:晒太阳的白猫和黑猫。

黑色的皮毛既有利于夜间隐藏,也有利于调节体温,既然有这么多好处,那么黑色猫科动物是不是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呢?然而,

一种动物想要长期生存下去,仅靠伪装和调节体温是不够的,它们还需要繁衍。

近期,科学家发现,黑色的皮毛或许不利于黑色猫科动物繁衍——这会导致它们和同类之间产生交流障碍。

二、黑色皮毛给猫科动物同类之间制造的交流障碍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般的猫科动物是如何通过皮毛的颜色进行交流的。

大部分猫科动物的皮毛颜色都不是纯色的,它们的腹部、背部都有着独特的斑纹,比如老虎身上的黑色条纹,美洲豹身上的玫瑰装斑块,猎豹身上的黑色斑点等等。除此之外,猫科动物的尾巴、脸颊、耳朵等部位也有着独特的斑纹。

这些斑纹不仅可以起到识别个体的作用,猫科动物还能利用它们配合肢体语言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

例如,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老虎、薮猫等猫科动物的耳朵背部都有

一片非常明显的白色毛发

。关于这片白色的毛发,动物学家认为至少有两种作用。

图:老虎耳朵上的白色毛发格外显眼。

其一,这片白色毛发可以充当猫科动物的“假眼睛”,警示身后的动物。

其二,这片白色毛发可以向同类发出各种信号,有幼崽的雌性猫科动物尤其需要。

当一只雌虎带领幼崽们穿过草丛时,它往往会把自己的耳朵高高竖起来,这样耳后显眼的两片白色毛发就能起到路标的作用,幼崽跟着这两片“路标”行走,就不容易走丢。反过来,当雌虎不需要幼崽跟着自己时,就会把耳朵放平,让虎崽看不到耳后的“路标”,向虎崽传递着“乖乖呆着,不要跟着我”的无声语言。在捕猎的时候,雌虎为了防止幼崽破坏捕猎,通常就会这样做。除此之外,当危险来临时,猫科动物还可以通过伸耳朵、闪烁耳后的白色斑点来警告幼崽。

图:虎妈妈带领幼崽穿过草丛时,会把耳朵高高竖起。

白色是最能反射光线的颜色。

在白天,猫科动物耳后的白色毛发能起到很好的信号作用,而即使在夜晚的弱光环境下,效果往往也不会很差。有些猫科动物虽然耳后没有白色的毛发,但它们可以利用尾尖等部位的毛色传递信号。

然而,对于拥有一身黑色皮毛的猫科动物而言,这一切都变了。

1.黑色皮毛掩盖了外形特征,不利于猫科动物求偶

猫科动物没有人类这么高的智商,它们识别同类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皮毛颜色、叫声、外形、气味等特征。一只玩具猫会被一只真猫当成对手暴打一顿,这就是因为玩具猫的外形及颜色让真猫当成了同类。

图:在印度拍摄的一只黑豹和一只一般体色的豹子罕见“同框”

在野外,当一只一般体色的雌性丛林猫遇到一只黑色的雄性丛林猫后,尽管后者的外形和叫声和一般丛林猫相同,但前者还会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

你是谁?

你是我的同类吗?

毕竟感情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当这只雌性丛林猫对眼前的这只异性产生怀疑时,那么它们的互动以及后续的交配就很难发生了。

图:别说是动物,就算是人遇到上图左边这只黑色丛林猫也会产生怀疑

2.黑色皮毛掩盖了“信号源”,不利于猫科动物养育幼崽

除了会在求偶中遇到困难,黑色猫科动物也会因自己的毛色导致养育幼崽的困难。如前所述,猫科动物可以运用自己耳朵、尾部等部位显眼的白色毛发向同类发出信号,但由于黑色猫科动物身上的

这些“信号源”被掩盖,同类将接受不到它发出的各种信息。

比如,黑豹母亲可以读取自己的斑点幼崽发出的信号,但幼崽却可能看不到或者不能理解母亲发出的信号。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当黑豹妈妈想要让幼崽安静时,幼崽却依然十分吵闹,最终会导致它们捕猎失败或者陷入危险之中。

图:黑豹妈妈和它的幼崽

综上,黑色的皮毛会给猫科动物同类之间的交流制造较大的交流障碍,既不利于求偶,也不利于养育幼崽,而

这或许就是世界上黑色猫科动物为何如此稀少的一个原因

。只有了解了这些独特个体的特性,我们才能采取更好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关注大猫来了,了解有趣的猫科动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