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函 |《法治理想國》高端論壇

第9期“公法與治理”學術工作坊

“深入經典,關注現實”一直是西南政法大學傳統,並在實踐中長期堅持。自2004年第一屆博士生開始,西南政法大學法理學科即在教學中採用“多師同堂”協同教學模式研讀探究柏拉圖的經典名著《法律篇》,並通過錄音整理的方式記下了課堂研討的具體情況,前後耗時十年,最終形成一套上下二冊的《法治理想國》,共計100萬餘字。

法治理想國:柏拉圖《法律篇》研讀實錄

付子堂 主編

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2018/pp.1196

2018年6月,《法治理想國》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之後在學界引起不小的反響,學界友人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進行推廣。爲進一步探討經典理論之於現實的意義,總結研究生“多師同堂”協同教學模式的經驗,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重慶市地方立法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西南政法大學法社會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特舉辦高端論壇,誠邀各位專家學者參加!

01

會議主題如下(但不限於下列主題)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與實踐

2.經典法治理論的時代意義

3.經典閱讀與法學教育

4.研究生“多師同堂”協同教學模式

5.古希臘法治思想

02

會議時間、地點及相關事宜

1.會議時間:2018年12月21-22日,會期爲12月22日一天,21日報到,23日離會

2.報到地點:維也納國際大酒店(重慶渝北區機場店),重慶市渝北區寶聖大道215號—3(距離江北機場12公里,距離重慶北火車站10公里,出租車30元左右)

3.會議地點:西南政法大學校內

4.本次會議不設接站,請各位代表自行前往報到地點辦理報到和入住手續,大會期間,與會代表膳食和住宿費免費,往返交通費自理。

03

徵文要求

1.未在國內正式刊物或全國性專業會議上發表過的成果;

2.符合學術規範,字數不限;

3.請留下具體聯繫方式,以方便聯繫;

4.徵文截止日期:2018年12月18日

5.論文接收:[email protected]

04

會務聯繫人

張善根: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理學教研室主任,聯繫方式:18580882515

母睿: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科研辦主任,聯繫方式:18502388847

相 關 圖 書

引論

付子堂|文

從西方思想史來看, 柏拉圖的影響非常大。例如現在講正義、和諧必須提到柏拉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講, 和諧就是各得其所、各守本分; 金銀銅鐵造就了不同素質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等級, 有着不同的使命。柏拉圖的法律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重要。我們的法治建設也可以從柏拉圖的書中得到很多有益借鑑。

在馬丁· 奧利弗著《哲學的歷史》一書中, 有對柏拉圖的評價:“柏拉圖的遺產意義無法評價, 在林林總總的各色學派中, 很難找到一個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哲學。”在後世哲學家的著作和基督教的教義中,柏拉圖的思想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影響 力, 至今仍然適用。有些哲學史家甚至認爲, 直到最近, 西方哲學才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也就是說,一直到近現代,西方哲學史都沒有擺脫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或是說,一直受到他的影響。

這種類似的思想影響在中國同樣存在。中國人對於法律問題的考慮, 也是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儒學的影響, 每一個人在研究法律思想的時候都打上了“孔子的烙印”。這是中國文化傳統所決定的。廣而言之, 西方整個學術思想史都受到了古希臘思想源頭的影響, 即柏拉圖的影響。即使有創新, 也是在批判柏拉圖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就是我們要仔細對這些經典作家的經典著作進行研究的原因和意義。

此外,我們還必須對其他經典作家的經典著作進行研究。對於前人知道得越多, 我們可能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有了一定的學術根基, 才能對現當代的學術問題有一定認識。

接下來, 我們對柏拉圖作一個總括性的瞭解。大家先對柏拉圖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之後,再對柏拉圖的《法律篇》進行深入研究。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 年—前347 年), 是蘇格拉底(公元前469 年—前399 年)的學生,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年—前322 年)的老師, 是古希臘哲學史中一個起着承前啓後作用的學者, 是西方古代文明源頭的主要學術構建者之一。從西方法律文化來看, 古希臘時期是西方法律文化的萌芽時期和形成時期。其中, 柏拉圖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著名哲學家懷特海曾講過:“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對柏拉圖的註腳。”也就是說, 整個西方哲學史是對柏拉圖思想進行發揮和進一步解釋的學術史。精神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 對柏拉圖的評價也相當高, 說他是“人類的導師”。如果沒有柏拉圖的理念論, 就不可能有黑格爾的精神哲學。馬克思評價柏拉圖是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至聖。可以說, 在西方歷史上, 柏拉圖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孔子。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大詞典》中, 也將柏拉圖視爲“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原名亞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他有兩個哥哥,母親是梭倫家族的一員。柏拉圖是梭倫家族的第六代後裔, 生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那個時候, 古希臘的思想文化非常發達, 柏拉圖在青年時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一生主要居住在古希臘文化中心雅典。柏拉圖的最高理想是:哲學家成爲政治家,政治家成爲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書呆子, 而應該成爲能夠學以致用的人, 具有哲學思維和哲學能力的人就應該掌握政權;反之,掌握政權的人也應該有哲學頭腦。

對柏拉圖一生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他在二十歲時拜蘇格拉底爲  師, 學了十年直到蘇格拉底被雅典的民主派判處死刑。柏拉圖和他的老師一樣反對民主政治。蘇格拉底死後, 柏拉圖四處漫遊。他曾經到過意大利、埃及、西西里, 邊考察邊向一些君主進行宣傳和動員, 希望這些君主能接受他的政治主張。他三次 到西西里島, 企圖說服敘拉古的統治者建立一個理想國, 但是沒有被接受。在回雅典的途中,他被賣爲奴隸,後被朋友贖回。他四處遊歷的經歷頗爲類似中國的孔子。

公元前387 年, 柏拉圖回到雅典, 發現去說服統治者接受他的主張難度相當大, 於是, 他決定潛心教導學生。在朋友的幫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被稱爲“阿卡德米”(Academy)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學園,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大學的一個使命是傳授知識並進行學術研究,進行知識的傳承,把人類既往的知識告訴下一代; 大學的另一使命是創新, 對人類的知識有所貢獻, 用鄧正來先生的說法就是“知識生產”。這個學園具備了以上兩個使命, 另外還提供政治諮詢、培養政治人才。公元前86 年,學園由郊區遷至城裏,一直到被東羅馬皇帝關閉,前後大約有九百年的歷史。柏拉圖在這個學園裏進行著述並進行教育事業。他一邊教學, 一邊寫作, 長達四十年。學園開設四門課程: 數學、天文、音樂和哲學。他特別要求學生不能生活在現實世界裏, 而要生活在頭腦所形成的觀念世界裏。這是柏拉圖教育思想的獨到之處。他說, 畫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 三角形的觀念是抹不去的。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裏的許多東西是可以抹去的, 但是觀念是抹不去的。所以, 觀念世界纔是永恆的, 現實世界是暫時的。這是黑格爾十分推崇的, 唯心主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柏拉圖。有時, 我們體會一下, 也許會發現, 唯心的纔有可能是有趣的, 而唯 物的也許未必都有趣。

柏拉圖的學園是學術(Academy)之源,在西方開創了學術自由的傳統。這個希臘世界最重要的人才庫和思想庫, 目的之一就是要爲城邦培養人才, 並希望運用這些思想來影響統治者。柏拉圖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培養“帝王師”, 因此, 後人評價這個學園爲“政治訓練班”。在這個“政治訓練班”裏,柏拉圖用他的政治哲學來培養各方面從政的人才。值得肯定的是, 他“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在我們今天看來,仍然值得繼承和發揚。

公元前347 年, 柏拉圖在參加一次婚禮時無疾而終, 享年八十歲。柏拉圖死後被埋葬於學園裏。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爲他作了悼詞,載於《柏拉圖全集》第一卷。

從西方思想史來看, 柏拉圖是第一個有大量著作流傳下來的思想家, 之前的很

多思想家的著作都未能流傳下來。例如, 我們今天對蘇格拉底的認識, 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 最主要是通過柏拉圖以及色諾芬(著有《回憶蘇格拉底》), 而蘇格拉底本人未能留下任何作品。柏拉圖的很多著作是以蘇格拉底之口來說的, 但有些思想未必來自蘇格拉底。柏拉圖以繼承老師的大業爲己任,但是又不停留於老師的思想, 他在老師思想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

柏拉圖的著作多爲對話體形式, 這種寫作方法是古希臘文明留給全人類的巨大遺產, 對後世影響很大。有人評價說, 柏拉圖的著作不僅是哲學著作, 也是文學作品。柏拉圖的對話同希臘史詩、戲劇一樣, 有着非常美麗的文采, 又有着非常感人 的魅力。因此, 我們在研究時, 對文體也要重視, 這種對話體的運用特別靈活: 不是從抽象的概念而是從具體的事例出發, 生動鮮明, 層層深入。不僅能夠從中看到思想的最終結論, 而且能夠從中看到“活的思想”的發展過程。有的學者評價說, 柏拉圖樹立了對話體的典範。因此, 從文學史上來看, 柏拉圖對人類文化同樣具有卓越的貢獻。柏拉圖的著作不僅思想性、哲學性很強, 在文風上也非常值得好好學習。

柏拉圖的對話有二十六篇。篇數問題本身就是個學術問題, 存在爭議。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法律思想史上經常提到的有五篇:《申辯篇》《米諾斯篇》《理想國》《政治家篇》和《法律篇》。其中,《理想國》影響最爲深遠。而《法律篇》則是柏拉圖的最後一篇對話, 也是其中最長的一篇, 他從七十四歲纔開始寫作該對話, 因此可以說是集中了他一生的智慧, 對他的經驗教訓作了總結, 也是唯一沒有蘇格拉底作爲對話者的著作。

研究柏拉圖的法哲學思想, 首先要了解他的哲學理念。柏拉圖哲學體系的核心是“理念論”, 其內容是: 理念世界纔是真實的, 而物質世界是不真實的。因此, 他要求他的學生不能生活在物質世界裏, 因爲物質世界是理念世界模糊的反映, 而要生活在由頭腦所形成的理念世界裏。

他以“美”舉例說, 我們在看到鮮花這類美的東西並進行評判時,心中已經存在一個美的理念,這就是美的原型。現實世界中, 我們稱之爲“美”的東西, 是因爲它與理念世界存在的原型相符合。那個理念世界的美又來源於絕對的美——美的原型, 其他東西都是對這個原型的模仿。美的東西千千萬萬, 而理念之美、原型之美只有一個。真實的世界就是理念世界, 而物質世界是不真實的。柏拉圖通常被評價爲客觀唯心主義者, 其哲學的錯誤在於抹殺了客觀世界,把假定當作了真實。但是,正如有學者所認爲的,研究黑格爾時我們要“頭 朝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柏拉圖的價值可能正在於他的唯心, 當然, 也有人說這是他的錯誤。所以,我們在理解他的法哲學時,首先要對他的理念論有一個認識。

研究柏拉圖, 還要注意他的“知識論”。在柏拉圖看來, 人的知識是先天固有的, 因爲人的靈魂是不朽的, 人處在不斷投生的過程中, 靈魂在理念世界中是自由而有知的, 因此作爲理念的知識是先天就有的。但是, 靈魂需要有一個載體, 同樣地, 知識需要有一個寄託, 這個寄託就是人的肉體。人有了肉體之後, 知識就被遺忘, 所以我們要學習和接受教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獲得知識, 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 因此, 認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 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同時, 柏拉圖又告訴我們, 這種回憶的本領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 只有極少數有天賦的人才具備, 這些天生有智慧的人就是哲學家。

除非讓哲學家來治理國家, 或者是讓統治者具有哲學家的智慧, 否則國家就難以治理好。這就是他的哲學王思想,也就是理想國的哲學基礎。

超級折扣

點擊原文鏈接購買本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