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少親子關係,毀在“你不懂我”

作者 | 魚爸

來源 | 養育男孩(ID:breedboy)

你有沒有覺得,孩子的心,有時候如充滿謎的世界。恰如當年懵懂迷茫的你我——

在父母眼裏,好像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得聽大人的。可我們心裏卻有很多很多的話想說,有很多的煩惱需要傾瀉。

我們常說:你若懂我,該有多好。而孩子內心最想說的一句話應該是“爸媽懂我,該有多好”。

可我們真的懂孩子嗎?

我覺得這是每一個父母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要知道:當你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纔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01

做心理諮詢的朋友跟我說,

“很多來諮詢的家庭裏,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超級自信,覺得自己懂得孩子的一切,所以想着自己能控制孩子的人生。

而孩子呢,卻拼盡全力在進行反抗,努力維護自己的獨立和尊嚴,或是無聲地抗議,或者是激烈的反擊。你說這樣的家庭能不出問題嗎?”

多少親子關係,都毀在“你不懂我”

你只看到了我在發脾氣,卻不去想想我爲什麼會發脾氣?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我們常常在意孩子的情緒。想着去阻止孩子哭泣,“不準哭!”“哭有什麼用!”“爲什麼脾氣這麼大!”“你就沒必要發脾氣,不能聽話一點嘛!”

滿是指責,甚至暴力相向。爲什麼不想想背後的原因呢?

其實,有了父母的理解,那些情緒都不是事兒。

比如你心情不好,想發脾氣的時候,有人能一句話戳中你的心窩子。你也許會崩潰,也許會暴怒。可你最後還是會很高興,因爲畢竟有人關心我,懂我啊!

記得用孩子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告訴孩子:我懂你的情緒,我也接納你的表達方式。這樣下次,孩子就不會爲同一個問題再哭泣了。

02

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講理,就愛哭哭啼啼,相信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教訓他一頓,心急之下想着打罵震懾一番。

記得很早以前,小小魚一哭,我的怒氣就上來了。後來我明白了,接納比壓制更重要,傾聽比打罵更有效。

比如小小魚想畫一隻棘龍,他已經畫好了一半,恐龍腦袋那個地方畫不好,所以他就急得哭了。

我還是心平氣和地跟他說:“你可以試着自己畫,多畫幾遍,如果你畫不好,可以考慮畫點簡單一點的”。

看到我沒有出手幫他,哇哇大哭。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急,他只是想發泄自己的失敗感。

因爲孩子都有一種追求卓越,想要完美的心理。一旦自己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肯定會表現出來的,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情緒失控。

我們需要的是堅定地鼓勵和平和的態度。

結果哭了不到一分鐘,他又自己擦乾眼淚去畫了。

我沒有發脾氣,也沒有批評他,就那樣平靜地接納他,告訴他可以怎麼做,然後等着他自己去做。

當他自己穿衣服時,有時候袖子打結了,或者褲子套不進去,也每次急得想哭。但是我每次都平和地告訴他,再來一次。大不了從頭再來一次,我相信你能做好。

如今,他遇到做不好的事,會自己一次又一次嘗試去做好,而不是靠哭。

03

父母要努力讀懂孩子的行爲,至少在打算教訓孩子,或者給他們貼標籤之前,先冷靜一分鐘。

請你蹲下來,或者站在我這邊,仔細看看。也許你就不會生氣了。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泰國的公益廣告。孩子放學回家,把身上潔白的校服弄得滿是泥巴。

在校門口,看到髒兮兮的孩子。很多媽媽就大罵起來,以爲是孩子淘氣,或者跟同學打架變成這個樣子的。於是開始跟孩子講道理,發脾氣。

原來,園丁老伯載滿花盆,和植物的小車翻倒在了泥塘裏,花盆和植物散落了一地。

恰好這一幕被剛放學準備出校的孩子們碰到了,四個孩子幾乎都沒有遲疑,主動過去幫助老伯。

最後知道了真相的媽媽又喫驚又後悔。因爲自己的主觀判斷,導致對真相的失察。

可事實上,我們不是經常這樣做嗎?何況孩子跟我們的世界又不一樣。

大人倘若用經驗和想象去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只會讓誤解產生。

小小的孩子,很容易原諒父母的錯誤。可到了青少年時期,你還如此誤解孩子,那很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親子關係會非常緊張。

04

你說你懂我,可你卻不知道我到底在想什麼,而只是自以爲是地覺得懂我。

小時候,孩子問十萬個爲什麼的時候,你隨便瞎扯就能夠矇混過關。但是到了青春期,你就跟不上孩子的腳步了。

和孩子慢慢成爲了兩個世界的人,那肯定會出現鴻溝。

孩子讀的那些校園流行書籍,你一本都沒看過,只知道說不要讀那些雜書,因爲不好。孩子問你到底哪裏不好,哪裏好?你啞口無言。

孩子聽的歌,你說太吵。孩子喜歡的電影,你聽都沒聽過。那怎麼對話?

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兩個世界的人怎麼會有共同的話語。

幸運的是,如今年輕的父母學習能力更強,能基本跟上孩子的節奏。

我知道,有一天兒子會喜歡一些我搞不懂的東西。但我不會貿然反對,我會去熟悉瞭解,我去查資料,我去學習。

我豎起耳朵聽他說自己在學校的故事,關於他想象或者真實的經歷。我也熱切地關注他關注的那些興趣點。

比如從不識五線譜的我,如今也在陪伴小小魚學琴的時候,開始學譜,當他的學生,跟他一起練習。

我覺得這個過程很好,讓孩子看到我也有不足,但也看到我奮力前進的樣子。

在陪伴的過程中,我也在努力跟上孩子的腳步。

這樣看來,孩子真的會推動我們進步,養育是一段共同成長的旅程

聽聽孩子聽的歌,陪孩子看看他們喜歡看的電影。跟他的小夥伴們打招呼,然後坐在一起,參與他們的遊戲?陪孩子一起閱讀、爬山、打球、跑步、談人生……

建立屬於你們共同的家庭文化,在這裏邊,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能得到響應。

我懂你,不就是在這樣無形的點滴中嗎?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我總覺得這也是寫孩子的。如果父母不懂自己,身處家中,內心卻滿是寂寞。

我們能不能在孩子那迷宮一樣的城裏,追上他們的腳步呢?

這是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

作者 |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衆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衆號,面向家長羣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新書《剛剛好的養育,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熱售中。歡迎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