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笔记(二十)标题与起结

摘选自《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

(1)概括题

概括题是指诗题仅有题面,对诗歌内容不作提示和规定,只点出写作的对象和一般事由。这类诗歌中占很大比例,是古代诗歌的一个特点。杜牧《江南春》绝句一首,明代杨慎认为诗中起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千”字应作“十”字,否则“千里莺啼”何人能听得?“千里绿映红”何人能见得?对此,清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反驳杨慎说:“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有烟雨中也。此诗之意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认为诗题名为《江南春》,自然是写整个江南之风貌,所以诗中以“千里”、“四百八十寺”等大字面来写,如仅称“十里”,如何能概括得了《江南春》这个题目呢?

有时同一标题可以出不同立意的诗来,使诗人力创新意甚至写“翻案”诗不受标题的限制。比如: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翻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案,别出新意。然而,王安石的《题乌江亭》则针对杜牧诗再次翻案: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出机抒,别有意味,但诗题却与杜牧一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