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於莊,分橋南、橋北,自從2014年開始拆遷,至今已經4年了,可能有老西於莊的住戶,已經在新房過了好幾個新年,不過,如今這裏還是有零星的住戶。而2018年12月,可能是這個棚戶區的deadline了。

西於莊衚衕裏的最新拆遷通知。

2014年航拍的西於莊。

趁着初冬小陽春,來看看西沽的鄰居,西於莊如今是什麼樣了。

依舊是從公交站-西於莊站這一側進入西於莊的橋北區域。

從西沽這一側可以看到原來的西於莊路口,原本右側應該可以看到一座2層小樓,俗稱“小百貨”。

一樓賣各種日用品——洗漱用具、鍋碗瓢盆、暖瓶水壺、紙墨筆硯;二樓賣布料紡織品、針頭線腦、毛線棉花。當年很少有人買成衣,基本上都是買了布料回家自己或找鄰居幫忙裁剪——當時有個詞,名爲“做活兒”,就是特指自家做衣服穿。買布料是一種常態,但布料也不是想買就能買,計劃經濟時代,即使攢了點兒富餘錢,還得有“布票”才能買布。我至今仍記得當時百貨公司那種神奇的售貨方式——每個櫃檯上方距地面大約兩米處都有一條通往收款臺的粗鋼絲——售貨員站在櫃檯後面填好售貨單據,顧客把錢交給售貨員,售貨員將單據與錢一起用一塊木頭夾板夾住,另一端掛到鋼絲繩上,用力一推,夾板便順着鋼絲滑到收款臺。收款員按單據收錢,再將找回的零錢和回單一起夾在夾板上,推回櫃檯。這也就完成了一次交易的全過程。

城防裏大街(下圖)如今平整成空地了。

這條大街原來非常繁華,有人拿着金屬探測儀在地裏找寶貝。

舊照一張

疑似城房裏大街街口舊照

上世紀70年代,有網友住在位於西於莊中心地帶的增產裏大院。這是一個工廠的家屬宿舍區,大院門口西側是副食店,東側是菜店,如今這兩處平房仍在,房檐下還有“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水泥字。進了大院,迎面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廣場,廣場盡頭有一個超級大的公共廁所。每到夏天的夜晚,小廣場上都會放映露天電影。因爲這件事,住在增產裏大院裏的孩子讓附近西於莊平房區的孩子們羨慕嫉妒。大院裏東西兩側依次排開一排排平房,一共十幾排。每排平房裏面從排頭到排尾,都住着十幾戶人家,一般都是一間房住一戶人家,居室對面有一個小廚房。人口多的,老少三代五六口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裏不算什麼新鮮事。屋子裏的天花板上吊着一盞日光燈,四周的牆壁經常會因爲潮溼而發黴掉渣兒起鼓兒,必須用塑料布擋上。水泥地面也經常反潮。冬天屋子裏生火爐取暖,要時刻防備着煤氣中毒。平房裏沒有自來水,只是在大院內前後兩個地方設立了公用自來水龍頭。因爲那時候經常會停水停電,每家都用一個大水缸存水,每天早上水龍頭前面都會有很多等着提水的人排着長隊。

三江裏底商的點心店還在。

如今難得一見的修鞋設備。

西沽派出所原址,管着西於莊、西沽兩大片的人,據說郭德綱的父親也曾是一名民警。

很快就到老紅橋了。

如今有了地鐵指示牌,旁邊的大道就是以前的小辛莊大街。

子牙河北路上的商店,原來這裏應該是飯館,大大的招牌寫“飯管”,小時候一直以爲是“管飯”。這裏原來還有個浴池,大筐、蘿蔔和洗池子。

毛孩子一名。

從子牙河北路看老紅橋。

這個理髮很講究。

老紅橋,紅橋區名字的來源。老橋和舊橋墩共存了多少年,遠處是新西站。

老紅橋,限高限重了。

如今橋面木板密實多了,以前木條之間的縫隙能到2、3釐米吧,可能是小孩子的恐懼心理誇大了。

老紅橋路面也整修了。

原來在橋上就有很多小販,也肯定看不到遠處的西站。

如今橋南邊的河邊,綠植很茂盛。

想來春夏時節,這裏一定景色不錯。

過了老紅橋,纔是“真正意義”的西於莊,以前繁華的大街不見了。

西於莊是泛指,大致包括西於莊、辛莊、孫家菜園、郭家菜園、西開窪等地,從名稱來看這裏是村莊、菜地,但實際上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和老城廂天津衛連成了一片。

沿着大紅橋下橋,往西北方向插入小辛莊大街,便進入了衚衕區。狹窄的街道兩側,房靠着房、門挨着門,偶爾被衚衕分隔開來,只一步便又邁到了街上的下一戶人家。但衚衕裏面望過去卻彎彎曲曲找不到頭。與過去老城廂的方方正正相比,西於莊的街道和衚衕建得隨心所欲,看上去毫無章法。走進衚衕裏,也就可以理解爲什麼這片佔地面積並不太大的平房居然住着近萬戶人家了,雖然不能確數,但是看這個區域的多達10+公廁數量,就大概能知道居民數量和居住條件了。

如今這裏被分成幾個圍牆區域。一個是原來紅橋文化館爲中心的,如今成了六號線北竹林站的大區域。

如果說橋北基本平成土地了。橋南就還殘餘這大量空房,以及還有人居住的老平房。

可以看到以前的招牌。

有些地方已經平整。

毛孩子兩名。

這隻“警長”胖大不怕人,那隻狸花少有動靜就跑回藏身之處。

當着陌生人就撒嬌亮肚皮。

疑似老旱橋的路口

冬日下的野草

路口的兩層樓,可以看出原來是有遮陽窗的。

如今只剩空洞洞的房子。

同義莊大街。

沿着同義莊大街可以走到新紅橋。

同義莊大街新紅橋一側路口。

有個仿古建築。

新紅橋和高架橋下。

可以看到屹立30、40年的中鐵高樓。

向南可以看到通往河北區的立交橋。

西站高架橋下的共享單車墳場。

還有門牌號碼的院子,這是西於莊僅剩的一片老平房了。

緊挨着北竹林站A口

c口被網友說很像廁所

遠方的高層和塔吊,近處的地鐵站,都代表着新時代。

寶平裏的路牌。

西沽、西於莊常見的自建兩層樓。

緊挨着鐵道是橋南最大的特點,如今這趟京滬線還是很繁忙,經常看到拉着60+節的貨車呼嘯而過。

旱橋的得名,就來源於穿過鐵道的地道——逢雨必淹。不過旱橋附近也是小販們和小孩最喜歡的地方,包括過了旱橋的站前街。

人去屋空的房子。

不知道什麼年代的標語。可能是最近拆遷寫的。

一條通往鐵路的坊巷。

北竹林三條。

一名毛孩子在喫午飯,瞪了我好幾眼。

最後是從橋南看的老紅橋。

西於莊地區的一些舊照。

這條紙廠大街上有很多棉紡廠的女工。

航拍西於莊。

小辛街。

副食商店。

可能不久後,西於莊將永遠消失,往事將無處追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